簡介
扇面書畫一直是中國書畫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古今著名書畫家都十分重視和喜愛扇畫創作,在咫尺之境寓寄情感、展現才華。扇面雖小,其神韻不遜巨製,給後世留下不少佳作。扇面書畫尺幅小,形制特殊,視覺上具有延伸感。有的扇面材料落墨、設色難把握,所以要求書畫家既要有巧妙的構圖章法,又要在經營上虛實相生、重疊掩映、氣勢筆致有精粹剪裁,須成竹在胸。因此,扇面創作對繪畫技巧與功力的要求非常高,一般書畫家視若畏途,不敢隨意渲染。紙摺扇,最初在高麗被人使用,北宋時傳人中國,蘇東坡曾稱之“展之廣尺余,合之只兩指許”。到了明初,高麗以此作為禮品贈給我國。至明永樂年間,紙摺扇在中國開始盛行,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周臣等吳門書畫名家就擅作扇面書畫,留下了不少傑作,有著突出的成就。這裡介紹明代吳門老畫師周臣的一幀扇畫山水與大家共賞。
款書“東村周臣”,鈐“周臣舜卿”白文印一方。扇面所寫應為江南水鄉飽含秋意之景。前景所畫山石堅凝,筆法嚴整,以墨之濃淡分石之向背、陰陽,石上重墨點苔,突顯蒼潤之色;一條小徑出沒於石間,通之於木構小橋,高土曳杖行於其間,似欲過橋會友或訪畢歸莊,身置於高大的茂密樹木之中,神態安閒淡定。作者以如屈鐵之筆雙勾出樹幹和寫出枯枝,再以濃淡不同之墨分層點染出樹葉的前後層次,淡墨淡而有清韻,濃墨重而顯古厚,濃淡交相輝映,點染刻畫筆筆清楚,筆墨極盡渾厚蒼潤之勢,蔥鬱繁茂、幽靜超然之氣充溢滿紙。樹下、水邊勁健有力的幾筆蘆草,讓畫面更添精神。中景則以淡墨之筆,輕鬆明快地勾畫出水紋,似有風拂水面:輕波不興之感。置於水中的一片蘆葦疏朗飄搖,與前景茂密之樹木形成對比、呼應,顯得疏密有致、繁簡得當;加之遠景連綿之丘陵遠山,濃淡相間、遠近錯落,使全圖更顯曠達、空明。此圖用筆純熟,構圖嚴謹,寬和安閒之勢盡現,如王稚登所言:“古面奇妝,有蒼蒼之色。”該扇面應為周臣中晚期作品。此時畫家畫藝成熟,有心得於胸,故能如王原祁之論,將“心花透露寄於毫端”。此扇不足之處,似粗獷有餘、精微不足,少了些許空靈、俊逸之氣,筆觸也稍乏細膩靈動。
作者
周臣,字舜卿,號東村,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生年不詳(約明成化年間),卒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能詩,擅畫山水,兼工人物。初師陳暹,並刻苦I臨摹李成、郭熙、李唐、馬遠等人作品。其畫多取法於李唐派系,可稱明院體畫中一高手,吳門四大家中的唐寅、仇英都出自他的門下。有意思的是,他初以畫法授唐寅,當唐寅畫名大盛時,常因懶於應酬,反請周臣代筆,非具慧眼者莫辨師徒。曾有人間周臣,緣何名聲成就在其弟子之下,這位吳門老畫師頗有襟懷地老實承認是因自己讀書不多,誠如周亮工在《讀畫錄》中的評價:“子畏學畫於東村而勝東村,直是胸中多數百卷書耳。”
中國書畫最具價值的就是不同歷史時期開一代新風的大師經典之作,晉、唐、宋、元的大師傳世名作是中國書畫自開創到頂峰的經典,明、清諸大家之名作是整理、繼承並發展前人筆墨的經典,各有獨特的風貌,與前輩繪畫大師傳世書畫名作相互輝映,都是中國書畫豐富色彩中濃重的一筆。在當今日益成熟的書畫市場中,隨著收藏家鑑賞品位的不斷提高,名家扇面書畫“透露毫端”的巧思妙墨讓廣大書畫收藏家為之傾倒,古今名家精晶扇面書畫成為廣大書畫收藏投資者追逐的熱點對象,這朵畫苑奇葩發出的光彩越來越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