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齋

明古齋

雕漆工藝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 解放前的北京雕漆,繼承明、清兩代的傳統工藝,一般都用木胎、錫胎和脫胎。 雕刻是製作雕漆產品的一個重要環節,雕漆產品的藝術性是通過雕刻技藝體現出來的。

明古齋歷史

明古齋雕漆,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原地址位於北京南池子。創始人張增明師承“德成雕漆局”,不僅嚴格繼承了“德成局”的仿明技藝,同時大膽創新,兼容並蓄,融合了清代雕漆嚴謹細膩、雍容華貴的特點。一直到解放後,明古齋由南池子搬回張增明的老家,北京市朝陽區龍王堂繼續經營。後來,實行公私合營,明古齋轉由張增明的兒子張榮恩(第二代傳承人)在生產隊創建龍王堂雕漆廠,規模曾達到200人之多,直到1986年,由於明古齋第二代傳承人張榮恩年事已高,第三代傳承人張金月(張榮恩之子)繼續經營龍王堂雕漆廠。因為2008年奧運會,龍王堂雕漆廠被迫解散,為了傳承這門雕漆技藝,明古齋雕漆重新組建起來,成立了新月明古齋雕漆工藝品銷售中心,現共有員工20餘人,僅雕刻技師就有十餘人之多。

傳承雕漆文化

雕漆是中國傳統民族藝術,至少有一千四百餘年歷史。橫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在明清兩朝還是皇家宮廷工藝器物,歷來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價值。雕漆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漆雕、剔紅、剔黃、剔綠、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後期才統稱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塗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紋的技法。由於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紅”“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樸莊重,紋飾精美考究,色澤光潤,形態典雅,並有防潮、抗熱、耐酸鹼、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雕漆工藝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它體現了我國工藝美術家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雕漆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齊名,被譽為京城工藝“四大名旦”之一。

明古齋雕漆製作流程

雕漆以剔紅、剔黑為主,其他如紅底黑花、黑底紅花、黃底紅花、綠底紅花以及黃、綠、紅三色的剔彩也常見。雕漆產品的製作過程和製作技藝是:
1.設計
根據客戶需要或設計師的創作進行。具體設計又分兩種:一是造型設計,如瓶、罐、盒、盤等,現在又發展了實用品,如家具、立體獸類等。二是圖案紋樣設計,根據造型特點,設計出山水、人物、花鳥、龍鳳等外觀圖案。
2.制胎
根據造型設計製成胎型,稱為制胎。解放前的北京雕漆,繼承明、清兩代的傳統工藝,一般都用木胎、錫胎和脫胎。解放後北京的雕漆多以銅為胎,內壁用琺瑯釉作里。家具和立體獸用木胎或脫胎,而且用黑退光漆作里。這樣不僅美觀,而且可防止胎型受潮和變質。
3.光漆
在做好的胎型上反覆塗上漆層,稱為光漆。第一層漆塗上陰乾後,再塗第二層,如此反覆,達到工藝所需要的厚度為止。一般產品塗漆數層,厚約6毫米。
4.畫工
將設計好的圖案和紋樣畫在光漆後的胎型上,稱為畫工。畫工的主要用具是毛筆,畫時要求線條流暢,圖案清晰,力求符合設計原樣。較大批量的產品採用製版複印的辦法,但還需進行補畫才行。
5.雕刻
圖案紋樣畫好後就可以按照所畫圖案進行雕刻。雕刻是製作雕漆產品的一個重要環節,雕漆產品的藝術性是通過雕刻技藝體現出來的。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雕刻刀,雕刻的基本刀法很複雜,它不像畫家的筆那龍飛鳳舞,潑墨撒彩,揮毫自如。雕刻必須做到:層次分明,刀法利落,底要平整,線要規矩,錦紋均勻,一絲不苟。
6.烘乾、磨光
將雕刻後的器皿放入乾燥室內烘乾,使其堅固。磨光要求色澤光潤,藏刀不露。經過磨光,一件完整的雕漆工藝品即告完成。雕漆的品種有上千種,主要有瓶、罐、盒、盤、菸具、茶具、酒具、家具、燈具、文具、掛屏、圍屏、插屏、壁畫、爐、鼎、熏、壺,以及立體鳥、獸、佛、仕女、現代人,還有小件首飾、珠子等。
雕漆的風格是:雕工細膩,造型別致,古雅大方,品種豐富多彩,富有變化。它在表現人物形象、室內室外景物的層次深度上,都有獨特的效果。

明古齋雕漆製作圖示

一、 銅胎、天球瓶
銅胎、天球瓶

二、 成品天然大漆

三、 光漆
光漆

四、 光漆後陰房晾乾
光漆後陰房晾乾

五、 產品印花
產品印花

六、 手工雕刻
手工雕刻

七、 刮灰、做里
刮灰、做里

八、 雕刻後火房烤乾
雕刻後火房烤乾

九、 烤乾後產品打磨
烤乾後產品打磨
烤乾後產品打磨

聞名遐邇

如今明古齋雕漆已久負盛名,其明式雕漆堪稱絕世精品,由我國著名的設計大師杜瑞方老師設計,由韓美晶、王維等多名大師聯合製作。其雕漆作品《十八學仕山水人物海棠瓶》獲得“第三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文化珍品“稱號,並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大型拍賣活動以490萬元的價格成交。其作品曾在北京飯店、中國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旅行社、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等國家重要場所展出和被作為國禮採購。其漆藝精品歷年來多次被商界、 政界人士等收藏和選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以及作為國家珍品收藏。

雕漆鑑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