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具體內容解釋
十三陵的由來和一場政變有關。明代的第一個皇帝朱元璋,定都中國東南部的南京,他死後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孫子,而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為了爭奪皇位,發動了內戰,最後當了皇帝。南京陷落後,朱元璋的孫子不知去向,至今仍是明朝歷史上的一樁懸案。 朱棣登基後,覺得南京不安全,便把都城遷到北京。朱棣在位期間,就派人為自己選擇陵寢,經過層層篩選,他最終選擇了北京西北郊的一片風景美好、易守難攻的地方建造自己的陵寢,並把它命名為長陵。從公元1409年開始建設,至1644年明朝滅亡,歷經200多年,先後有13個皇帝都埋葬在這裡,形成了明代皇帝的陵墓群,因此通稱十三陵。十三陵的形制與明孝陵基本相同,在陵區的中軸線上有一座顯示帝王“尊嚴”的神道。陵區正門前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距今已有450多年。這座石牌坊保存很完整,它全部選用大型漢白玉構件建成,雕刻精美有力,是明清以來不可多得的石坊建築。離石牌坊不遠,便是陵園的大門--大宮門,它是陵園的總門戶,是以前皇帝“祭陵”的必經之道。自大宮門起,隨著山川地勢,有大約40公里長的繞陵城牆,並設有10個關口。當年各個關口都設定重兵把守,以保衛陵寢。 十三陵的各個陵墓都有監、園、衛等名稱,監就是管陵官員太監住的地方,專門管理陵墓祭祀事務,所以都建築在陵墓附近,現在均已形成村落。園是園丁住的地方,經營瓜果蔬菜,供給祭陵之用。衛是駐軍所在,是用來保衛陵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