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梔子花紋盤

明代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梔子花紋盤

明代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梔子花紋盤是一件明弘治年間的文物,該器物屬於黃地青花瓷器。

基本信息

【名稱】: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梔子花紋盤
【窯口】:景德鎮窯
【器型】:盤
【年代】:明弘治年間
【尺寸】:直徑26.3厘米

器物介紹

明代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梔子花紋盤,該器物屬於黃地青花瓷器,自明初宣德時期創燒以來,一直是官窯中
明弘治 景德鎮窯黃地青花梔子花紋盤
最為名貴的品種之一,弘治朝製品尤以嬌黃著稱,素受藏家及鑑賞家青睞,盤心繪折枝梔子花,內壁繪葡萄、荷花、石榴及柿子圖案,外壁繪纏枝牡丹紋,其紋飾有多子多福之寓意。青花渲染層次豐富,黃釉肥潤,胎質細膩,並且流傳有緒,極為難得。

弘治青花瓷鑑別

弘治紋飾特徵:
1、最為常見的紋飾是細柔如鴛鴦的仙鶴;蓮(荷)塘游龍紋飾,目前僅見於弘治;向外四伸葉紋的花朵,以及梅竹、海螺、仕女等。
2、龍眼一般為平視,仿佛一副眼鏡,故戲稱弘治龍為“近視龍”。
3、弘治鳳身體短粗,尾巴分叉。
4、仕女人物一般用弧線勾描,瀟灑得意,細部忽略。
5、開始出現吉祥語(金玉滿堂、長命福貴)。
6、弘治時所繪技或折技花,葉密而小;菊花—牡丹花葉,三筆畫成“個”字形,還有傘狀花頭。
7、弘治梅枝多挺拔俊俏,梅兜畫成彎彎的“鋸條”形,以示蒼老,梅枝梢上點綴月牙,叫“月影梅”。
8、螺紋一般留白,往往在水波之中,常綴以白蓮,有行螺和靜螺之分。
9、大雲肩中常填以纏枝朵蓮紋。
10、火石紅魚紋。
11、人物圖布局空曠,人物較小,多一坐一立,在土堆之上。
弘治工藝特點:
1、弘治器物釉面演變過程為:白中閃灰(早)——灰中閃青(中)——青亮(晚)。
2、底部釉面色調,由初期的白色逐漸變為灰色,後期則為亮青色。
3、紋飾線條纖細舒展,比成化時的更為柔和秀逸。
4、青花色澤一般為青中偏淡。
5、底部閃青色,是與成化瓷的重要區別之一。正德器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底部閃青色,這種現象在弘治已經開始。
6、器物底足與器身的釉色不如典型成化器那樣一致,而有差別。
7、器物底足較短,無高底足的器物。
8、盤類塌底現象為明代盤類中最典型 ,盤心一定下凹。
9、款中的“治”字的水傍三點,絕大多數均低於“台”字,民窯中有“壬子年造”方款,“大明年造”方款,變體“福”字方款及銀錠圖案款。
10、聚釉處閃淡淡的青色,而成化則顯微微淡紅色。
11、造型創新品種為“孔明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