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由來
水岩寺,因依山傍水得名,又因其建在碣石山主峰仙台頂南麓寶峰台上,故又有寶峰寺之稱。水岩寺的具體始建年代已經失考,但據原寺中斷碑殘存的“唐貞觀元年重修”字樣推斷,其始建年代可追溯到唐朝以前的隋朝和南北朝時期。
水岩寺背依巍巍碣石山主峰仙台頂,南面如鏡碣陽湖與浩瀚渤海,東峙錦繡香山,西攜似冠紗帽山,可謂山環水抱,風光旖旎形勝之地。這裡,青松蒼勁遍坡崖 ,澗水清澈淙淙流,一年四季花香草美,乃人間仙境。在同治年間重修的《昌黎縣誌》中,水岩寺被列為碣石山十景之一,有“水岩春曉”之美稱。中國歷史上,曾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九位帝王或於徵戰途中,或專門拜謁,駕臨碣石山,賞景觀海求仙,留下幾多遊蹤與美麗傳說。
山門兩側,分別矗立著石龜馱著的“水岩古剎重輝記”、“神岳名山碣石記”兩通石碑。此外,還矗有一方刻著毛澤東主席著名詩作《浪淘沙·北戴河》手跡的石岩,令人駐足。山門石階兩旁,坐有一對石獅,象徵水岩寺弘揚淨土法門,樹正法幢,發獅子吼。舉目向上,氣勢非凡,似在翹首遠望的山門上方,“水岩寺”三個鮮紅的大字格外醒目。它出自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之手筆。在山門前的石階間,嵌有八龍盤踞的石板,代表著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水岩寺山門,亦稱“三解脫門”。
主要景點
天王殿
走進山門,沿台階而上,便到了天王殿。當沿石階向上時,你如若轉頭,便會發現“回頭是岸”四個大字醒目地懸于山門後,其意很是令人深思。天王殿里,供奉著坦胸露腹,大耳垂肩,面帶笑容,和藹可親的護法安僧彌勒佛。彌勒佛兩旁,是相貌威嚴的四大天王。天王殿前的東西兩側,是造型考究的鐘鼓二樓,相傳它們能“驚醒世間名利客,喚醒苦海迷夢人”。
觀音聖像
越過天王殿,一層一層地沿台階而上,先是造型獨特 、八角四面、重檐異頂、別具一格、供奉著香樟木四面千手觀音菩薩的圓通寶殿。觀音佛像,服飾精工異彩,背光耀然閃爍,一副莊嚴肅穆、超妙世間的法相。據說其千手具有無邊的法力,千眼目光如炬,能洞察一切人間疾苦。這尊觀音菩薩聖像,在河北省是絕無僅有的一尊。
大雄寶殿
接下來,便進入雕樑畫棟、飛檐斗拱、巧奪天工、寬敞宏偉的大雄寶殿。寶殿裡面,釋迦摩尼佛丈六金身,佛頂髮髻高聳,背光九龍盤踞,面容飽滿含蓄,二目如江河流水,炯炯有神,更顯雄偉高大。釋迦摩尼佛金身兩旁,立有大迦葉與阿難兩位尊者,以及文殊、普賢兩位菩薩。釋迦摩尼佛兩側,還立有形象生動、各具神志的十六尊者。
藏經樓、念佛堂
走出大雄寶殿,就到了水岩寺最後一座大殿:藏經樓、念佛堂。藏經樓內供奉著毘盧遮那佛,珍藏著大正藏、乾隆大藏經等豐富的佛經寶典。念佛堂內供奉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聖像,均系香樟木精雕細刻,貌相莊嚴慈悲,全身貼金。藏經樓之東側,建有延生堂,其內供奉著銅鑄藥師琉璃光佛。在藏經樓之西側,建有往生堂,堂內供奉著形象莊重的銅鑄大願地藏王菩薩。
水岩寺修建
據介紹,重修落成的水岩寺,占地達38.78畝,總面積22450平方米,院內殿堂、寮房共166間,大殿五層。配房、長廊齊全,還修有上山的路徑,可謂配套齊全。今日之水岩寺廟,氣勢恢宏,金碧輝煌,超於往昔,創歷史之最。迴廊畫壁,工藝精湛,巧奪天工,造型絕倫,引人入勝。
這次水岩寺重建,各座聖殿與附屬建築是分批完成的。幾年過程中,不斷有遠近眾位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禮佛。如今,這裡每天晨鐘暮鼓鳴響,梵音繚繞悠揚。每年的菩薩佛誕生法會,傳燈法會以及“打佛七”等佛事活動頻頻,引來天南海北信眾無數。在這裡,他們焚香祈禱,訴說虔誠,只為著心中那一份嚮往。真可謂是“法務興隆”,“度眾無數”。水岩寺現已成為秦皇島市一處佛門聖地。至此,有一點必須強調,水岩寺的住持存海法師,在水岩寺這次的重建中起了關鍵、決定作用,只因他的到來,才使得這座千年古剎得以重輝,復現於今世,大放光彩,從而結束了水岩寺已有三百年無僧寶的漫漫歷史。存海法師現任秦皇島市佛教協會會長,昌黎縣政協委員。
廟會
置身於新建重輝的古剎水岩寺,神秘、神聖,莊嚴、莊重,清淨、幽靜以及放鬆、解脫等諸多感覺,自始至終一直縈繞我的身心,恍入仙境一般。遊走中,不時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他們之中,有上香敬拜佛祖的,也有觀賞遊覽的,一位位都是那么神采自如,興趣盎然。我感到,除了上香拜佛,得主恩澤,水岩寺也是人們觀光遊覽的一處獨特景觀。2008年5月,杏樹園村在水岩寺山門前廣場上,舉辦了中斷長達四、五十年的水岩寺傳統文化廟會,吸引了眾多商家前來,使得昌黎地方特產、風味小吃等得以充分展示,另外還有各種形式的民間以及專業人員的文藝演出前來助興。廟會期間,整個寂靜的山村呈現一派熱鬧非凡,安定祥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