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烈士陵園

昌黎烈士陵園

昌黎縣烈士陵園位於昌黎縣城關鎮杏樹園村,是灤河東岸地區最大的烈士陵園,共安葬烈士824名,系秦皇島市唯一省級保護烈士陵園。

發展歷史

1958年,在冀東烈士陵園在唐山市建成一年之後,中共昌黎縣委、昌黎縣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昌黎城北碣石山中修建一座烈士陵園,使之成為祭奠革命烈士之地。

1959年6月建成的昌黎縣烈士陵園,位於碣陽湖西側的白石山(又稱西饅頭山、板石山)南麓,坐北朝南,整個院落南北長100餘米,東西寬76米,占地面積7900平方米。園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1座,革命烈士紀念堂7間,紀念堂內設有櫥窗12個,展出革命烈士遺物40餘件,祭奠革命烈士820多名,並辟有專門介紹昌黎革命鬥爭史的展覽室。紀念堂東側是革命烈士墓地,建有革命烈士墓21座。另外,園內植滿花草樹木,並建有東、西兩座涼亭。

烈士墓地 烈士墓地

昌黎縣烈士陵園在修建時,正值昌黎、盧龍、撫寧三縣合併為昌黎縣,祭奠的革命烈士包括昌黎、盧龍、撫寧大部分地區的革命烈士。這使得這座陵園建成以後,成為灤河以東地區最大的烈士陵園。初建時的昌黎縣烈士陵園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紀念堂,以及涼亭等;革命烈士紀念堂為5間,門柱上雕有輓聯,兩側窗下雕有兩幅表現昌黎革命鬥爭歷史場景的浮雕。當時,原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政委李運昌為革命烈士紀念碑題了詞,原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司令員賀晉年為革命烈士紀念堂題寫了輓聯;中共昌黎縣委、昌黎縣人民委員會組織力量徵集了大量的革命烈士的遺物、遺照和有關資料,予以陳列、展覽。此外,在陵園後面辟有一塊墓地,遷葬一些革命烈士的遺骨。

陵園構造

革命烈士紀念堂 革命烈士紀念堂

昌黎縣烈士陵園,是一座莊嚴、肅穆,布局頗具特色的祭祀革命烈士的園林化紀念建築。走入陵園大門,東西兩側各建有3間辦公室、接待室,陵園中央矗立著一座宏偉的烈士紀念碑,碑基、碑座及碑身用白色花崗石砌成,南面碑心鐫有朱德的題詞“為人類解放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東面碑心鐫有彭德懷的題詞“烈士之血革命之花”,西面碑心鐫有林伯渠的題詞“功照日月 氣壯山河”,北面碑心鐫有李運昌的題詞“光榮的烈士們永垂不朽”。紀念碑兩側是鬱鬱蔥蔥的松柏與各種花草,東、西各有一座六角形涼亭。紀念碑北面25米處是革命烈士紀念堂。紀念堂正北牆上方鑲嵌著:“深切緬懷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下方豎有一道3平方米大小的紫色絨屏,上面嵌刻有毛澤東題寫的“英勇犧牲的烈士們無上光榮”12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屏風兩側大型鏡框內鑲有全縣在各個時期為祖國、為人民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的英名錄,周圍牆上懸掛著部分烈士的遺像,下面玻璃櫥窗內陳列著烈士遺物和烈士生平事跡簡介。在烈士的事跡介紹中,既有為昌黎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昌黎縣第一名共產黨員、1938年昌黎抗日大暴動的領導者張其羽,有威震敵膽的抗日英雄高慶,有把熱血灑在昌黎大地的中共昌黎縣委第一任書記郝炳南,有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周寶盛,還有威震敵膽血灑長空的國家一級戰鬥英雄周春富、全國愛民模範賀昌富等。紀念堂的前面是一小廣場,為人們來此祭祀革命烈士之地。每逢清明時節,昌黎縣黨政機關和駐昌部隊官兵,駐昌省、市直單位,全縣各單位的幹部、工人、農民和青少年學生,以及唐山、秦皇島等外地的人們絡繹不絕,紛紛來到這裡憑弔、掃墓,紀念和緬懷先烈們的豐功偉績。

1985年,昌黎縣烈士陵園被昌黎縣人民政府確定為昌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昌黎縣烈士陵園又被中共昌黎縣委、昌黎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1年,昌黎縣烈士陵園被秦皇島市政府命名為市級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4年3月,又被秦皇島市政府、秦皇島市軍分區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2006年6月,昌黎縣烈士陵園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