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昆蟲學名詞2000(漢英對照)》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盧嘉錫序
錢三強序
前言
編排說明
正文
01.總論
02.昆蟲分類與進化
03.昆蟲外部形態
04.昆蟲內部構造
05.昆蟲發育與生活史
06.昆蟲生態學
07.昆蟲行為與信息化學
08.昆蟲生理與生化
09.昆蟲毒理與藥理
10.昆蟲病理學
11.蜱蟎學
附錄
英漢索引
漢英索引
文摘
11.499 無氣門目Astigmata
又稱“粉蟎目(Acaridida)”。骨化微弱;無氣門或氣門溝,通過皮膚呼吸;螯肢鉗狀,或特化變形;須肢小,兩節;後半體有末體側腺;有休眠體和二型雄蟎現象。性二態。多數為陸棲種類,腐食性、菌食性和寄生性。粉蟎常取食糧食、飼料、食糖等儲藏物品。鳥類、哺乳動物等也常發現寄生性的無氣門蟎類。
11.500 甲蟎目Oribatida
又稱“隱氣門目(Cryptostigmata)”。多數種類體壁堅厚;螯肢鉗狀,具齒;下顎體有助螯器;氣門不明顯;前背板具感器窩一對,感器發達。生活史包括卵、幼蟎、第一至第三若蟎和成蟎。無性二態。甲蟎營自由生活,棲息於枯枝落葉和土壤表層,少數種類生活於半水生環境或植物上。腐食性或菌食性。甲蟎對於有機物質的分解、土壤的形成和肥力具有重要意義。
11.501 皮刺蟎亞目Dermanyssina
背面有全背板或裂背板;胸板完整或與胸後板癒合;顎蓋退化成一或多個顎蓋突;具涎針。包括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種類,可捕食線蟲、小型節肢動物。如植綏蟎科(Phytoseiidae);寄生類群吸食脊椎動物血液,與人、畜關係密切的如皮刺蟎科(Dermanyssidae)、厲蟎科(Laelapidae)等。
序言
科技名詞伴隨科學技術而生,猶如人之誕生其名也隨之產生一樣。科技名詞反映著科學研究的成果,帶有時代的信息,銘刻著文化觀念,是人類科學知識在語言中的結晶。作為科技交流和知識傳播的載體,科技名詞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人們認識到科技名詞的統一和規範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實現科技現代化的一項支撐性的系統工程。沒有這樣一個系統的規範化的支撐條件,科學技術的協調發展將遇到極大的困難。試想,假如在天文學領域沒有關於各類天體的統一命名,那么,人們在浩瀚的宇宙當中,看到的只能是無序的混亂,很難找到科學的規律。如是,天文學就很難發展。其他學科也是這樣。
古往今來,名詞工作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嚴濟慈先生60多年前說過,“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舉其名,即知其事”。這句話反映了我國學術界長期以來對名詞統一工作的認識和做法。古代的孔子曾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指出了名實相副的必要性。荀子也曾說“名有固善,徑易而不拂,謂之善名”,意為名有完善之名,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誤解之名,可以說是好名。他的“正名篇”即是專門論述名詞術語命名問題的。近代的嚴復則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躇”之說。可見在這些有學問的人眼裡,“定名”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任何一門科學都包含很多事實、思想和專業名詞,科學思想是由科學事實和專業名詞構成的。如果表達科學思想的專業名詞不正確,那么科學事實也就難以令人相信了。
科技名詞的統一和規範化標誌著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水平。我國歷來重視名詞的統一與規範工作。從清朝末年的科學名詞編訂館,到1932年成立的國立編譯館,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直至1985年成立的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現已改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全國名詞委),其使命和職責都是相同的,都是審定和公布規範名詞的權威性機構。現在,參與全國名詞委領導工作的單位有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新聞出版署、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這些部委各自選派了有關領導幹部擔任全國名詞委的領導,有力地推動科技名詞的統一和推廣套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