旮旯
是我國北方方言中的辭彙,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詮釋,是“狹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青島話中
“旮旯”的第一個義項也是指偏僻的角落,如“牆旮旯”、“山旮旯”,意即牆角和山的偏僻處。“炕旮旯”略有不同,它是膠東半島農家火炕邊那塊供人走動的地方,是腿腳必經之地,並不偏僻,只是光線太暗,眼睛不太容易注意罷了。
與權威辭書詮釋不同的是,“旮旯”在青島話中還被當成動詞用。如果你到鞋匠那兒去修鞋,他正忙著,就會對你說:“把鞋先放這兒,你到別處去‘旮旯旮旯’吧,一會兒再來!”大概意思是,反正現在閒著沒事,你隨便到什麼地方去轉一轉,逛一逛!
“旮旯”成了動詞
許多說法就應運而生了。如將搬弄是非散布流言飛語的行為說成是“旮旯淡話”,把一些拐彎抹角硬拉扯上的親戚叫成“旮旯親戚”,將一些互不關聯的事理穿鑿附會到一起叫成“胡旮旯”等。
更有意思的是,“旮旯”在這裡從動詞又重新返回了名詞,也就是從前面說的“轉一轉”又演繹成畫個圓圈叫作“畫個旮旯”,用鐵絲彎個圓圈也叫“圈個旮旯”。
青島話中還有一個與“旮旯”同音異義字不同的詞,叫“尕落”。前面經常加一個“小”字,“小尕落”意即“小小的東西”。在西北方言中,“尕”就是“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