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正名:馬達加斯加金燕蛾
俗稱:太陽蛾,日落蛾,馬島金燕蛾
拉丁文名:Chrysiridia rhipheus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燕蛾科
屬:金燕蛾屬
日落蛾是一種白天飛行的蛾,屬於燕蛾科。它被認為是最美麗最富感染力的鱗翅目昆蟲之一。由於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大多數關於鱗翅目的休閒書都收錄有它,同時也是收藏家追捧的對象。
德魯·德魯里在1773年描述了該物種,將其劃歸鳳蝶屬,將它視作蝶類。1823年雅各布·許布納將它劃歸金燕蛾屬。之後的重新描述使它有了Chrysiridia madagascariensis等異名(萊松,1831年)。
外形特徵
馬島金燕蛾外形非常艷麗,但翅膀的虹彩部分沒有色素,這些色彩來自光的干涉。
成年蛾的翼展為7–9厘米,有時可達11厘米。高地的蛾(900–1080米高)翼展6厘米,低地(600 米)的蛾翼展9厘米。
像其它一些燕蛾一樣,馬島金燕蛾與鳳蝶非常相似,尤其是尾巴和多彩的翅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蝴蝶。
馬島金燕蛾是黑色的,有紅色、藍色和綠色斑紋。翅膀邊緣有白鱗帶,後翅上的較寬。這種蛾有六條尾,在其生命中很容易損壞或斷掉;圖案的變化是常見的,這種蛾經常左右不對稱;蛹期的溫度衝擊是造成這一點的因素之一。
與其他一些蛾不同,馬島金燕蛾翅膀的顏色並不來自色素,顏色源於相干散射光的緞帶般的鱗片。
分布範圍
一開始人們認為這種蛾來自中國或孟加拉,但後來發現它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種。該島大多數地區在全年都可以找到日落蛾,尤以3月到8月間最多,10月到12月間最少。
生長繁殖
雌性會在臍戟的葉子下產下月80枚卵。毛蟲身體為乳黃色,有黑色斑點和紅色的足,覆蓋有棒狀末尾的黑色剛毛。口中吐出的絲幫助幼蟲黏住光滑的葉子,在掉落時爬回植物表面。經過四個蟲齡之後,幼蟲會製造開放的網狀的繭。蛹期持續17 - 23天。
生活習性
馬島金燕蛾是馬達加斯加島上以臍戟為食的四種動物里唯一專門靠它為生的。臍戟是有毒的:毒素在幼蟲進食時被隔離,並保留到蛹期和成蟲階段。數以千計的馬島金燕蛾會在臍戟分布地區的東西兩端來回遷徙。
研究歷程
英國昆蟲學家德魯·德魯里1773年由漢默史密斯梅伊上尉獲得的標本首先描述了馬達加斯加日落蛾。因為形似鳳蝶,德魯里將其命名為“日落鳳蝶”(Papilio rhipheus)。
德魯里收到的標本的頭是不同的物種附加上去的,可能是一隻蝴蝶,有棒狀觸角——這一特點經常被用以區別蝶與蛾。當標本中的錯誤被發現,日落蛾便被劃歸燕蛾屬,直到德國昆蟲學家雅各布·許布納將其歸入一個新的屬——金燕蛾屬。
這種蛾還有其他許多名字。由 於德魯里的標本有棒狀觸角、無尾,威廉·約翰·斯溫森認為它和克拉默描述的完整標本屬於不同物種。1833年,斯溫森將蝶命名為“毛頭日落蝶”(Rhipheus dasycephalus),將蛾命名為“東方月亮蛾”(Leilus orientalis)。其他異名包括1879年馬森命名的“克拉默燕蛾”(U. crameri),萊松1831年命名的“日落燕蛾”(U. ripheus)、“馬達加斯加燕蛾”(U. madagascariensis)等。
土生的馬拉加什人稱它為Adriandolo或Lolonandriana,來自土語中的“精靈”或“蝴蝶”、以及貴族語中的“貴族”或“國王”意思就是“貴族蝴蝶”、“貴族精靈”、“國王蝴蝶”、或“國王精靈”。金燕蛾屬完全屬於非洲,該屬的唯一其他物種是東非金燕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