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旗幟由紅日、黃月重疊的圖案和藍底組成。藍底代表青天,象徵著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日月重疊即是“明”字(日在後,月在前),代表大明,位於旗幟的正中不偏不倚,是取中國位於四方之中之意。紅色的光芒是太陽的光芒,又象徵大明屬於火德,亦指統治明的朱姓皇族。旗幟中央的黃色又代表著漢人的膚色,象徵著大明是以漢族人為主體組成的國家。十二道光芒即指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年十二個月,光芒位於青天之上,表示明光輝時刻都在普照萬方。仔細觀察可以從太陽光芒中看出4個相同的三角形,也有“三玄四維”的意義。(魏晉玄學以《老子》、《莊子》、《周易》為三玄。 紅色光芒中四個尖銳的大角,分指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即“際天極地,罔不臣妾”之意,又表示著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是明世代遵守的道德規範。《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中國道教的象徵是陰陽圖,“陰陽”去掉“β”就是“日月”這面旗幟無疑是設計非常到位的,讓人可以無窮聯想。
歷史
據說隆慶開關後,明朝的商船出海貿易,效法葡萄牙、荷蘭等國商船的慣例,在船頭豎一面“國旗”,以便跟其他國家的商船相識別。明朝原本是沒有國旗的,商民們便想到用太陽圖案來表示“大明”。這一做法,很快便流行開來。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以蘇州為背景,那蘇州河上行駛的帆船,都插著一面旗幟,旗幟的圖案是一輪圓圓的紅日。許多人可能會問,那是日本國旗嗎?不是。那是明朝的“國旗”。
演進
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洪門,曾經使用過日月旗,反抗清廷。洪門中有《大明旗詩》云:“日月旗中第一枝,會合洪英創洪基。為人須要存忠義,不可外頭說是非。”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1893年(光緒十九年)秋天,革命黨人陸皓東參照“日月旗”為設計了“青天白日旗”,此旗即為中華民國國旗前身。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舉行興中會的首次幹部會議,通過了以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此後多次起義皆以此旗為標幟號召。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後,繼續以青天白日旗為黨旗。實際上關於陸皓東設計青天白日旗的歷史記載非常清楚。至今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說陸皓東參考過日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