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論述“日常生活審美化”(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life)問題
的學術論著。日常生活審美化可視為對後現代都市生活的一種概括。一般來說,它的含義包括消解藝術與生活的界限、生活反過來模仿藝術,以及消費文化將日常生活擬像化,顯示一種布爾喬亞和波西米亞兩相結合的“布波”族趣味等。本書以文化研究的西學東漸和本土化努力為線索,對新世紀以來圍繞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論爭,以及有關的西方理論資源作了梳理。本書提倡在日常生活的常態中發掘藝術的潛質,而不是一味為現代都市美輪美奐的消費主義論證合理性。適因於此,本書後半部分重點介紹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以及從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開始,以哈維、索亞、卡斯特爾等人為代表的後現代“空間轉向”。
作者簡介
陸揚,上海市人,文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作主要有《精神分析文論》、《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後現代的文本闡釋》、《文化研究導論》(合著)、《死亡美學》、《德希達的幽靈》、《(聖經)的文化解讀》(合著)等。譯著主要有《論解構》、《呼嘯山莊》、《重構美學》(合譯)、《第三空間》(合譯)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文化研究轉向
一、文化研究對文學意味著什麼?
二、文學救贖功能的演變
三、遊走學科邊緣的文化研究
四、大眾文化史:咖啡館與俱樂部
五、文化研究的本土教程
第二章 文藝學與文化研究
一、文藝學不是西學東漸
二、文藝學是文學理論
三、米勒的波瀾
四、重溫經典
五、誤讀的必然
六、孔子的委屈
第三章 何以日常生活審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