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冕洞coronalhole
,這個區域具有發散的磁場線,也是太陽風的出口
據參考訊息5月14日報導,【英國太陽表面在X射線波段暗色的區域《每日郵報》網站5月12日報導】題:太陽上有個洞!
美國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段令人驚嘆的視頻,從上面可以看到太陽表面上一個方形的“洞”。
隨著太陽的鏇轉,這個洞變得清晰可見,看起來就像是深入太陽中心的黑色深淵。
這個巨大的洞在隨太陽鏇轉經過攝像機時,似乎會閃爍發光。
太陽上顏色發暗的一塊區域被稱為“日冕洞”,是太陽風以超高速噴涌而出的地方。
日冕洞是位於日冕層的一大塊區域,它的密度比周圍的物質低,溫度也更低。
在遠紫外光的照射下,它看起來是暗的,因為發射這種波長光線的物質較少。
這樣的洞可能會在太陽活動周期的任何時候出現,但在周期的衰減階段最為常見。
日冕洞是在太陽磁場向行星際空間敞開時出現的。相反,當太陽磁場形成磁拱時,X光和紫外圖像呈現的是明亮的區域。圖像上最明亮的點通常位於磁環或磁拱的頂端。
NASA展示的相關視頻資料拍攝於。該局解釋說:“外形幾乎呈方形的日冕洞是太陽目前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NASA還透露,在日冕洞中可以看到的奇怪的閃爍圖案是由巨大的電漿束形成的。
對地球來說非常幸運的是,由於日冕洞的位置,它不大可能影響到我們。NASA說:“因為它位於太陽最南邊,太陽風對地球上的我們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不大。”[1]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3日訊息,2015新年伊始,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
學觀測衛星大氣成像組件拍攝到了太陽上的一個神秘現象——一片巨大的“黑洞”出現在太陽的南極區域,幾乎覆蓋了太陽的1/4[2]。
物理性質
一般說來,日冕洞區的平均磁場強度約為1高斯,而發光日冕區(黑子區除外)的平均磁場強度約為數百高斯。其中來自日冕洞(CoronalHole)的磁力線將延伸到行星際空間(InterplanetarySpace),而來自發光日冕區(Corona)的磁力線則在延伸到數個太陽半徑處就轉回太陽表面。雖然所有的磁力線不論延伸多遠,最後還是會回到太陽內部。但是當所繪的圖,只涵蓋數個太陽半徑時,日冕洞(CoronalHole)處的磁力線看起來就是開放的磁力線區(OpenMagneticFieldLine)。而光亮日冕(Corona)處所對應的磁力線就是封閉的磁力線(ClosedMagneticFieldLine)。由於開放磁力線區的電漿會流失於廣大的行星際空間中(InterplanetarySpace),因此電漿密度低,散射的光少,故亮度暗淡,形成日冕洞。右圖為太空實驗室(Skylab)人造衛星,用X光望遠鏡所拍攝到的日冕與日冕洞的分布情形。其中明亮的部分為封閉的磁力線(ClosedMagneticFieldLine)所涵蓋的日冕區。由於高密度的電子,沿封閉的磁力線來回運動,會放出X光,因此電子密度愈高,放出X亮度愈強。反之開放的磁力線(OpenMagneticFieldLine)所涵蓋的日冕洞區,電子密度甚低,放出X亮度很弱,因此在X光照片上呈現黑色。種類劃分
靴狀的黑影即為日冕洞冕洞的形狀有多種多樣的,以它分布的位置來大致分成三類:右圖為太陽的X–射線照片,圖上“靴狀的黑影”即為日冕洞,每張照片的間隔是一日(skylabspacestation)。
極區冕洞
分布在太陽的極區附近。這類的日冕洞,基本上幾乎常年都可以觀察到。而奇妙的是,當一個極區附近的日冕洞面積變小,另一端極區附近的日冕洞就會相對地變大;反之也是一樣,似乎兩個極區附近冕洞的面積總和,基本上是維持不變的。延伸冕洞
這類型的冕洞,通常由太陽的北極區向南延伸,跨過赤道到達南緯20度左右的地方,或是由南極區向北延伸到北緯20度左右,這是一種屬於長條型的冕洞,其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孤立冕洞
此類日冕洞,一般出現在太陽的赤道附近,面積通常比較小,有時也稱做“破碎冕洞”。NASA拍攝
2015年1月,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大氣成像組件拍攝到了太陽上的一個神秘現象一片巨大的“黑洞”出現在太陽的南極區域,幾乎覆蓋了太陽的1/4。NASA表示,日冕洞是太陽最顯著的特徵之一。雖然從衛星圖像上來看,日冕洞並沒有太陽活動,但實際上它釋放著猛烈的太陽風暴,並以500英里/秒的速度噴涌太陽粒子,是別處太陽風速度的3倍。
NASA還表示,“由於日冕洞位於太陽最南邊,太陽風對地球上的人類產生影響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