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旋花,在中國古建築中是構成旋子彩畫的主要圖案,在藻頭內用旋渦狀的幾何圖形構成一組圓形的花紋圖案。

彩畫中的旋換

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旋子彩畫經考查來自旋花變形圖案。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纏絡他物之上,葉互生、戟形、有長柄,夏天開漏斗狀合瓣花,色淡紅,又名鼓子草。漢《神農本草圖經》上有“鼓子革,又稱旋子花”之說。可見旋子花的名稱來歷頗早。這種旋花紋狀,以圖案形式套用在器物的裝飾上,早在漢代出土的瓦當上就發現了。據現存實物考查,宋遼時期旋花變形圖案就已使用在建築彩繪上。如遼統和二年(公元984)重建的薊縣獨樂寺的梁枋上就出現了橢圓形旋花圖案。北宋時期,李誡編著的《營造法式》一書中,第十四卷彩畫部分也有一些旋花圖案。

旋子彩畫俗稱“學子”、“蜈蚣圈”,等級僅次於和璽彩畫,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藻頭內使用了帶卷渦紋的花瓣圖案,即所謂旋子、旋花。旋子彩畫最早出現於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進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築中運用最為廣泛的彩畫類型。

旋子彩畫在每個構件上的畫面均劃分為枋心、藻頭和箍頭三段。這種構圖方式早在五代時虎丘雲岩寺塔的闌額彩畫中就已存在,宋《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中“角葉”的做法更進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畫三段式構圖的產生。

旋花彩畫的發展

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旋花[中國古建築彩畫]

明代旋子彩畫受宋代影響較為直接,構圖和旋花紋樣來源於宋代角葉如意頭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對稱的整體造型,花心由蓮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圖案構成,構圖自由,變化豐富。明代旋子彩畫用金量小,貼金只限於花心(旋眼),其餘部分多用碾玉裝的疊暈方法做成,色調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綠顏色疊暈,不繪任何圖案;藻頭內的圖案根據梁枋高度和藻頭寬窄而調整;箍頭一般較窄,盒子內花紋豐富。

清代旋子花紋和色彩的使用逐漸趨於統一,圖案更為抽象化、規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線為基本線條組成的有規律的幾何圖形。枋心通常占整個構件長度的三分之一,枋心頭改作圓弧狀,枋心多繪有各種圖案:繪龍錦的稱龍錦枋心;繪錦紋花卉的稱花錦枋心;青綠底色上僅繪一道墨線的稱一字枋心;只刷青綠底色的稱空枋心。藻頭中心繪出花心(旋眼),旋眼環以旋狀花瓣二至三層,由外向內依次稱為頭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單位為“一整二破”(即一個整團旋花,兩個半團旋花),視梁枋構件的長短寬窄組合,又有勾絲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兩路、加勾絲咬、加喜相逢等多種形式。岔口線和皮條線由明代的連貫曲線改為斜直線條。

旋子彩畫按用金多寡及顏色的不同可分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金線小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五墨、雄黃玉等幾種。

旋子彩繪是用或圓潤飽滿、或流暢柔韌的各色線條旋轉盤結而成,帶給我們的卻是滿眼的瑰麗奇巧,眩目迷幻。旋子彩繪比和璽、蘇式彩繪的形成時間都早,是中國建築裝飾史上使用時間最長,使用範圍最廣的彩繪種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