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低齡啃食葉肉,稍大食成缺刻。
病原
成蟲雄體長9-12毫米,翅展22-32毫米。雌體長11-13毫米,翅展30-42毫米。有翅雌蟲頭、胸淺黃色,腹部灰黃色。複眼黑色。觸角短羽狀,乾灰白色,柿齒黃褐色。前翅黃白略帶黃褐,內線至翅基部具黑褐色縱橢圓形斑1個,內、外線黃褐色,外線波浪形。近臀角有一白斑。後翅淺黃白色。有些雌翅退化,體肥大,不能飛行。雄體暗褐,觸角羽狀。前翅黃褐,中部色深,翅斑紋似雌蛾。卵扁圓形,直徑約0.7毫米,淺灰黃色。幼蟲體長30-40毫米,頭黑褐,體暗褐,腹面黃褐,背線黑色,亞背線鮮黃色。前胸背面二側各具1個赤色毛瘤,其上生黑色長毛束,向前伸,第l-4腹節背面各具l淡黃色毛刷;第8腹節背中央具1黑褐色長毛束向後斜,第2腹節兩側各有1黑色側毛束,第9腹節兩側毛瘤亦生長毛向後伸。蛹長l0-14毫米,橢圓形,淡黃褐色。繭灰白色,被有幼蟲體毛。生活史及習性北方年生2代,南方3代,均以卵越冬。翌年寄主發芽後卵開始孵化,初孵?幼蟲啃食葉肉,長大後食葉成缺刻或孔洞,老熟幼蟲卷葉或於枝幹縫隙中結繭化蛹,7月間羽化後交尾產卵,卵產於葉背,每卵塊有卵400-600粒,孵後繼續為害。第2代成蟲於9月下發生,這一代雌蟲多發育成翅退化型,不活動,等待雄蛾飛來交尾,卵多產在繭上或樹皮上,以卵越冬。南方3代區第3代亦為翅退化型。天敵主要有小繭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