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出身書香人家,父設帳授徒。次兄雨崖是秀才,亦以教書為職業。見三年18,中清末最後一科秀才。之後,曾在里村初等國小堂、大澤區鄉村學校、城郊蘊華兩等國小堂、坤元女子學堂任教。
宣統年間(1909-1911年)擔任香港《華字日報》特約撰述員。
1912年冬,施見三與何琴樵等創辦新會《醒報》,並擔任編輯,1915年初因教學無暇兼顧而停辦。此後20年,在會城、江門各中、國小校、師範學校任教,坐言起行,教誨後進,循循善誘,培育大批大材。他授課深入淺出,容易為學生接受,講歷史課時, 吸引校外民眾前來旁聽。
1934年冬,任《五邑民權報》(後改《民權報》)編輯。他撰文述說,立論公允,思想傾向進步。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共江會組織通過統戰關係,取得施見三同意,在《民權報》副刊開闢園地,刊登《春天》專欄。
從1937年5月起至次年,共刊出29期專欄文章,宣傳抗日救亡。
1938年廣州淪陷後,該報停辦。
1943年9月,新會地方實力派在戰時縣治的天亭創辦《新會周報》,施任總編輯。後增聘鍾華(共產黨員)為編輯。
1945年10月,《民權報》在江門復刊,施仍任總編輯。 後吸收中共新會組織的地下工作人員參加報社工作。
1947年4月30日,江門《復興報》被控“言論左傾,為奸匪張目”罪名遭封閉,施即以新會縣記者公會理事長身份向縣政府交涉,組織報界代表到縣政府請願,並在《民權報》發表社論,題為《為(復興報)呼號》,揭露當局扼殺民意,鉗制輿論的專制行為,得到社會各界同情和支持,《復興報》終於解封復刊。之後,他還以社會知名人士身份,使《民權報》副總編輯鍾華避免國民黨軍政當局的偵查;保護平山國小進步教師李達生免遭解職;在解放前夕,致函新會縣長釋放一名在押的民主人士。
建國後,施見三被選為新會縣歷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駐會常務委員。新會縣人民代表大會建立後,被選為第一至第五屆人民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新會縣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副主席, 兼縣修志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64年1月5日病逝,終年83歲。著有《南廬詩存》手稿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