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良娣豪氣如雲地從貴族家庭的嬌女,變成平民廬中的黔婁夫人,從此脫下綺羅換上布衣,洗盡鉛華插上荊釵,

介紹
開始《黔婁子》一書,由於調子談得太高,似乎還未能與眼前事物產生密切的關聯,因而也未得到大家的推崇。自從施良娣成為黔婁夫人後,挾其家學,於枕畔私語或桑蔭閒話中,不斷把陰陽相感,天人合一的道理灌輸給丈夫,認為天地之間先有陰陽,有陰陽則再有感應,有感應則有變化,有變化再有感應,如此循環激盪,變化無窮,放吉、凶、得、失、悔、吝、憂、虞之象明了!便涵蓋了古今萬事萬物,究察了宇宙天人之際。黔婁根據夫人的意見,對以前所寫的四篇論著,加以充實、訂正,加上了解人類自然的天性,洞悉其生克輔消之道,闡明了“常的無定便是變,變的有定就是常”的道理,既可驗證人的“變態心理”,更可驗證人的“常態行為”。於是重訂的《黔婁子》四篇,立即轟動了齊魯一帶,士子們悉心研究,因它學究天人,於是奉它為圭桌;國君與卿大夫也因為它有益治國安邦之道,對於黔婁的淵博和修養非常心儀。魯共公想立他為宰相,黔婁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絕;魯共公又賜他三千鍾粟米,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也以無功不受祿而拒絕。所以,一般人對黔婁先生的高風亮節更加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