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椿壽

美專畢業後施椿壽投奔十九路軍,任軍訓處政訓幹事,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 1938年南通淪陷,施椿壽攜妻子、弟弟參加抗戰隊伍,先後在特務總隊、抗戰支隊做宣傳工作。 1946年,施椿壽舊傷復發,還帶病寫詩、作曲、撰寫論文、搞京劇改革和文藝培訓。

施椿壽(1908~1946),江蘇南通人。
筆名施春瘦、施與、施羽、施玉等,後改名史白。是一位集美術、劇作、音樂、詩歌於一身的革命文藝奇才,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員、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南通分盟創始人。
早在1929年於上海美專求學時即有多幅作品被魯迅先生選進其主編的《青年版畫集》。1931年,憤於左翼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頻等慘遭反動派殺害,血性青年的施椿壽連夜構思、創作版畫作品《柔石之死》、《黑夜》、《我們期盼明天》陸續公開發表。繼而與同道青年組成“一一藝社”為商務印書館工人夜校授課,深入到十九路軍將士中作抗日宣傳,並掀起學潮。面對反動當局責令開除的重壓,校長劉海粟巧妙周旋,假稱退學,讓史白暗中學習到畢業,並選其築路工人揮鎬向前的版畫作為畢業紀念冊的封面。
美專畢業後施椿壽投奔十九路軍,任軍訓處政訓幹事,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福建事變”後潛歸南通參加新民劇社,與顧民元、吳天石、於在春、江上青等編印《文藝組合》、《寫作與閱讀》,負責美術裝幀。後於南京民教館任職時加入南京左翼戲劇家聯盟,參與組織萬人抗日救亡大合唱,被捕入獄酷刑而咯血。生命垂危中得國民黨元老葉楚傖、于右任干預而保外就醫,切除半葉病肺回家鄉療養。臥病在床的他仍戰鬥不止,繼任《寫作與閱讀》美編。
1938年南通淪陷,施椿壽攜妻子、弟弟參加抗戰隊伍,先後在特務總隊、抗戰支隊做宣傳工作。新四軍東進,任蘇中四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和四專署文教科長。施椿壽是個多才多藝的革命文藝家,除擅長版畫、國畫、油畫,還精於詩歌、編劇和導演,他組建的“戰地服務團”基本上排演由他編寫、執導的獨幕話劇,有《游擊隊的成長》、《兩瓶棗兒紅》等。演出生動感人,常常會令全場群情振奮,有一次引發馬塘鎮全鎮商店打烊罷市。史白還創作了《紡紗織布》、《金牛謠》等歌詞歌曲和《吳滿有》、《打走了鬼子才有米下鍋》等歌劇。特別是一首描寫解放區車來船往一派興旺景象的歌曲《別處哪兒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由於施椿壽在抗戰宣傳中的卓越表現,作為蘇中四分區出席“蘇北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三個代表之一,在鹽城新四軍軍部受到時任新四軍政委劉少奇同志的親切接見。
1946年,施椿壽舊傷復發,還帶病寫詩、作曲、撰寫論文、搞京劇改革和文藝培訓。7月間突罹霍亂,因缺醫少藥,不幸病故,年僅3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