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朗

施琅,福建晉江人,有勇略。 康熙決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師提督。 澎湖戰敗,鄭克等極為恐慌。

施琅,福建晉江人,有勇略。早年為鄭芝龍部下,後隨芝龍降清。鄭成功將其父子兄侄一門殺害,結下深仇。施琅在福建與鄭氏作戰多年,了解台灣情況,熟悉水師機宜及海上風濤之變幻。他一貫主張攻取台灣,但因曾是鄭氏部屬、清廷並不信任他,把他安置在北京居住,投閒十三年。
康熙決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師提督。福建總督姚啟聖只管後勤供應,與施琅和衷共濟,保證了施琅出征的糧食和物資供應。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兩萬餘人,乘戰船二百餘艘出征。鄭克則派勇敢善戰的劉國軒守澎湖,所率兵將戰船與施琅相當。兩軍展開激戰,歷時七晝夜。施琅右眼負傷,游擊蘭理中炮“腹破腸流出,為掬而納諸腹,持匹練縛其創。理呼殺賊,麾兵進”(《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蘭理傳)。澎湖大戰,鄭軍大敗。清軍擊沉敵船159艘,鄭軍死傷12000人,浮屍遍海,劉國軒僅率31艘船逃回台灣。
澎湖戰敗,鄭克等極為恐慌。施琅進行政治爭取工作,對被俘的台灣兵將,優禮相待,賞給銀米。800名傷殘者醫治之後,釋放回台,令他們宣示招撫之意,台灣民眾“莫不解體歸心,唯恐(編者註:今作惟恐)王師之不早來”(阮錫《海上見聞錄》)。鄭氏已無抵抗能力,於7月27日向清軍奉表納降,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戶口土地冊籍。康熙接受投降,優待鄭氏,稱:“爾等從前抗違之罪,全行赦免。仍從優敘錄。”(《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一十一)。鄭氏人眾俱得妥善安置。台灣遂告統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始設台灣府與台灣、鳳山、諸羅三縣,隸屬福建省,在台澎分別駐兵1萬人,設官治理、築城戍守,台灣寶島得以統一於清朝政府之下。
毫無疑問,施琅不能和吳三桂等人相提並論,他是反分裂的英雄。吳三桂第一次叛明,導致李自成和明朝的覆滅,第二次叛順,導致清軍入關,民族矛盾加劇,第三次叛清,導致內戰再起,生靈塗炭。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歷史小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