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勞弗高地戰役

施勞弗高地戰役,是施勞弗-柏林攻勢行動的一部分(1945年4月16日至5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最後的一場塹壕戰。 戰鬥持續超過3天,從1945年4月16日至19日,大約有1,000,000隸屬於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78,556人屬於波蘭第一軍團)的蘇軍,由格奧爾吉·朱可夫指揮下,攻擊這個“柏林之鎖”,這裡由隸屬於德國第9軍團的110,000人據守,該軍團由費爾德·布塞指揮,其隸屬於德國維斯瓦河集團軍。這場戰鬥通常被合併到奧德河-尼斯河戰役裡面。 施勞弗高地戰鬥為該場戰役里,進行得最激烈的一場,蘇軍在奧德河及尼斯河數個點進行突破,施勞弗高地只是其中一個戰場,而奧德河-尼斯河戰役只是柏林戰役的前奏。戰役結果為德國第9軍團被包圍並爆發哈爾伯戰役。

到了1945年4月時,對同盟國而言,這場戰爭的結果已經是板上釘釘了。現在史達林和蘇聯人的唯一目標就是搶在英美聯軍前攻下第三帝國的首都柏林。史達林痛苦地注意到,盟軍的推進沒受到什麼大的阻礙,但紅軍卻遭到了德軍的頑強阻擊。雖然艾森豪曾向他保證,盟軍不會向柏林進軍,然而這反而使史達林對盟軍的動機產生了更大的懷疑。
朱可夫元帥,史達林最(應該吧)信任的副手,被指定為征服柏林行動的指揮者。在忠誠、成功的完成了無數任務後,這位以攻擊迅猛見長的元帥接手了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這支部隊被部署在奧得河沿岸,距柏林約有50多公里。無數火炮、坦克、飛機、和步兵被補充進這支部隊,看上去它似乎能不費吹灰之力蕩平柏林的抵抗。不僅如此,史達林在幾星期前還給朱可夫的進攻加了一道保險。他改變了先前的計畫,命令南方的科涅夫元帥,以及他麾下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北上,支援朱可夫。這道命令的目的很明顯:史達林希望儘快攻下柏林。但是,在這場向柏林的衝刺競賽中,科涅夫有一個相當大的劣勢:他離柏林太遠了。
擋在朱可夫面前的是德國維斯圖拉集團軍群,由海因里希上將指揮。在當年三月底,他接替了希姆萊的職務,負責指揮該部,同時也接手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擋住俄軍向柏林進軍的腳步。同時,曼陀菲爾軍麾下的第三裝甲軍團被部署在北方,布施將軍指揮的第九軍團在南方,以此支援海因里希,防禦朱可夫的進攻。不過這些德國部隊的戰鬥力都不強。士兵們早已精疲力竭,戰鬥序列中充斥著匆忙拼湊起來的新兵蛋子們,不僅訓練欠缺,裝備也不足。而補充上來的國民突擊隊的戰鬥力就更別提了。一言以蔽之,海因里希的部隊看上去甚至不具備稍稍把蘇軍阻擋一下的能力。
但是,海因里希本人可能是二戰中最優秀的防禦專家。長期以來,他就擁有著能夠把防禦戰組織的固如金湯一般的美譽。在莫斯科戰役期間,他曾指揮過德軍第四軍團,該軍在蘇聯1941-42年的冬季攻勢中成功阻擋了蘇軍的反攻。在後來的兩年中,他經歷了無數重要的戰役。一次又一次,蘇聯人都試圖在他的防線上打出缺口,但每次都碰的頭破血流。
在蘇聯1944年的秋季攻勢中,海因里希麾下的第一裝甲軍團頑強的拖住了敵人,直到德軍能在後方建立穩固的戰線後才撤退。還有一件事要說明。海因里希從來都不是元首面前的紅人,所以他的部隊也就從來沒有得到過慷慨的補充。而海因里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奮戰至今。現在,一切又重演了。元首的戰略目標在別處。
之前,德軍對1944年西線突出部戰役的總結是:戰役的失敗是因為部隊缺乏油料補給。從那以後元首就認定奪回匈牙利珍貴的石油資源才是頭等大事。3月時,元首將最後一批裝甲預備隊用在了一次力圖奪回匈牙利油田的努力上,不幸,這次嘗試失敗了。即便如此,元首仍然認為來自南方的威脅大於東方。無論將軍們如何勸說他,元首仍固執己見。最後,元首把剩下為數不多的預備隊配屬給了舍納爾元帥的部隊,海因里希的南線友軍。
舍納爾負責指揮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負責防禦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這正中蘇聯人下懷。他們希望科涅夫的活躍能把德國人吸引到南方來,從而使通往柏林的大門洞開。很明顯,元首上鉤了,這使得海因里希面臨了更大的難題。他面臨著無兵可用的困境。
不過,這難題也是過去四年海因里希在東線一直面對著的老問題,早就習慣了。為此,他做好了準備。海因里希堅定地相信縱深防禦的重要性,當他的部隊和敵人接觸前,他就命令他們在後方建立好通訊線和防線。這樣,他就可以自如的調動部隊,隨時可以把較為安靜的區域裡的部隊調往戰況激烈的位置。同時,還可以保證部隊在即將被敵人壓倒前,把他們及時撤出戰場,在第二條防線以逸待勞。不過,這樣做風險也很大。
海因里希傾向於削弱次要地區的防禦以加強主要戰區的防禦,但這樣做等於使得次要地區完全不設防。不過,鑒於海因里希手下的部隊數量少的可憐,這是抵消蘇軍在主攻方向上數量優勢的唯一方法。同時,海因里希對偵查的重視也是他這樣做的原因。通過對情報的分析,他可以及時掌握戰場的全貌,推算出敵軍進攻的重心,進而可以毫不猶豫地削弱部分地區的防禦以加強主陣地。通過分析情報,海因里希還可以計算出蘇軍進攻和炮火支援的準確時機,藉此掐準時間命令主力撤出一線陣地,進入第二防線(主要防線)進行防禦。在這方面上他從來沒失過手。
蘇聯人進攻的重心就位於施勞弗高地。
朱可夫把部隊集中在庫斯特林附近建立的橋頭堡內,正對著施勞弗高地。戰役於4月16日拂曉前打響。朱可夫使用了這一時期蘇軍常用的戰術,只不過規模大一些。他首先用重炮把敵人的陣地犁一遍,然後出動步兵打開一個突破口,為裝甲部隊掃清道路,最後大量坦克衝進口子,向縱深突破。蘇軍使用大量探照燈以克服在晚間戰鬥的不利因素。他們試圖用探照燈照亮前方,並閃花防禦者的眼睛。驕橫的蘇軍認為他們不會受到任何激烈的抵抗,以為他們的炮兵早已把德國人掃的一乾二淨了。戰役首日的計畫就是攻克施勞弗高地,並打開通往柏林的大門。
海因里希用他手頭上所有的部隊加強了施勞弗高地的防守。他在朱可夫前進的道路上劃出了三條防線,縱深達40公里。在施勞弗高地上土質鬆軟,加之春天奧得河泛濫以及德軍開閘放水,整個區域變成了一個大沼澤地。這大大不利坦克的部署,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蘇軍在裝甲部隊上的優勢。德軍在陣地前挖出反坦克壕,同時,大量高射炮和反坦克武器的部署加強了據守在壕溝網裡的德軍的力量。海因里希把擁有的一切都投入到了這東線的最後一戰中。
當蘇軍在16日拂曉前開始進攻時,海因里希已經做好了準備。朱可夫的部隊沒能按制定好的時間表攻下施勞弗高地。不像想像中那樣,蘇軍沒能夠“高唱戰歌,並踩著德軍的屍體”前進,而是遭到了迎頭痛擊。在蘇軍炮擊前,海因里希就高明地命令德軍暫且撤出第一道塹壕。結果蘇軍的炮彈全砸在了空無一人的陣地上。等到炮擊結束,德國人迅速返回了陣地。蘇軍的倒霉事還沒完,本來用來照暈敵人的探照燈現在卻把自己人照的找不到北,士兵們在強光下根本看不清楚長官的手勢,反而把自己的輪廓暴露給了德國人。蘇聯人受了德國人的一頓胖揍,就像水桶里的鴨子一樣被動挨打。紅軍的損失相當巨大。
對進攻的遲緩而相當不滿的朱可夫,氣急敗壞地下令把裝甲部隊(第一和第二近衛裝甲軍)投入戰場,力圖打破僵局。結果這被證明是一個大大的戰術錯誤。這些裝甲部隊本來被用作預備隊,等到步兵們打開缺口後才會被投入戰場,所以現在的戰場上沒有給他們預留的位置。同樣,在坦克軍和步兵軍間沒有任何協調溝通。結果,泥濘的田野把坦克們逼上了已經擠滿了步兵的道路。結果就是雙方擠成了一鍋粥,誰都動不了。
雖然在某些區域蘇軍已經前進了6公里,但德軍的防線在總體上還是穩若泰山。朱可夫只得於下午3點灰溜溜地向史達林報告了戰況,挨了史達林一頓臭罵。史達林告訴朱可夫,在他進展遲緩時,科涅夫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戰果。盛怒中的史達林讓朱可夫到了晚上再給他打電話。結果這第二個電話更令人沮喪。史達林正確地指出了朱可夫過早投入裝甲部隊是導致這場僵局的重要原因。對朱可夫而言,更糟的話還在後頭。史達林告訴他,科涅夫已經得到了許可,從南方向柏林進軍。施勞弗高地之戰是對朱可夫威名的一大打擊。
到了第二天,蘇軍成功向德軍陣地縱深推進了一些距離,但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各作戰單位都向指揮部請求支援,同時,蘇聯指揮官們也在私下裡對人海戰術的效果表示懷疑。德軍的防線到了那天傍晚仍然屹立不倒。海因里希的部隊還在堅守,但也到此為止了。
在維斯圖拉集團軍群南部,戰況進展對德軍相當不利。位於中央集團軍群左翼的第四裝甲軍團受到了猛烈打擊,烏克蘭第一方面軍趁機推進,在17日打開了一個缺口。布施的第九軍團為此被迫後退,以避免陷入包圍之中。從結果上來看,科涅夫對舍納爾成功的打擊大大削弱了海因里希在施勞弗高地上的防禦成果。
在第三天傍晚,德軍的防線開始崩潰了。預備隊們沒能成功的搶在蘇聯人之前奪回陣地。現在德軍已經沒有多餘的物資和時間來建立一條新防線了。今天,蘇聯人依然傷亡慘重,但是他們成功推進到了德軍的最後一條防線前。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蘇軍向柏林推進了。
到了第四天,蘇聯人終於在第九軍團的防線上打出了缺口。施勞弗高地之戰結束了。在三天的激烈抵抗後,德軍已無力再戰,朱可夫打開了前進的道路。海因里希已竭盡所能。一度輝煌強大的德軍現在只剩下一些殘餘,他們將在自己的首都和朱可夫決一死戰。這裡不會成為德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奇蹟不會發生。
德軍在這最後一戰中失敗的命運早已注定,但海因里希已經達到了同等條件下無人能及的高度。他在施勞弗高地成功地把朱可夫拖住了三天,在戰爭的最後幾天中把蘇軍最優秀的統帥搞得灰頭土臉。不過,在這場向柏林衝刺的競賽里,還是朱可夫笑到了最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