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慘遭挾持
施世澤生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系施琅長子。施琅被征入京時,施世澤隨家眷入京,侍於施琅身邊。
康熙十年(1671年),施世澤奉父命返回福建完婚,並留在故鄉經營產業,同時接濟施琅在京的各種開銷。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鄭軍攻占泉州,施世澤未能及時逃脫,被鄭軍挾持。鄭經聞聽施琅之子被俘,立時喜出望外,下令授予其女宿鎮之職。施世澤惟恐連累到施琅和在京的家人,堅辭不從。鄭氏集團向來視施琅為心腹大患,早在康熙五年(1666年),鄭經集團中的核心人物洪旭就告誡鄭經:施琅“素抱韜略,心懷怨恨,水務地方諳熟,必能自請東征。當勤訓練操演,一旦有警,便可禦敵。”洪旭死後,鄭經把他的話作為金玉良言,銘記於心。於是,阻止施琅出任清軍將領並率兵攻台,成為他的最大問題。施世澤被獲,當然是如獲至寶,若施世澤任鄭將,則施琅必將受清廷疑,也就難於獲率兵征台了。但是,如果若殺了施世澤,則更增加了施琅之仇,也會讓施琅因此獲得清廷信任,有機會出任水師提督。事實證明,鄭經的反間計收到了很好效果,姚啟聖多次舉薦施琅而不成,就源於此。
再次被俘
施世澤乘清軍剿鄭之機逃離,差人趕赴清軍密報鄭軍情形,並回鄉召集施氏族人千餘名,夜襲同安城,殺鄭將郭左鎮。之後,鄭軍圍困同安,他率部堅守數月,直到清軍前來救援方才脫困。康親王傑書對施世澤的行為大為讚賞,擢升其為副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施世澤率部隨福建提督段應舉赴援漳州,為劉國軒所敗,遂退守海澄。段應舉不聽施世澤之諫,未能在劉國軒重重圍困海澄之前及時撤出孤城。六月,海澄城破,施世澤再次為鄭軍俘。在清、鄭軍事衝突中,雙方將士降來復去時有發生,施世澤身陷絕境,不得已而降鄭。鄭經任施世澤一閒職,為的就是把施琅“拴”在京城。歷史原因造成當年隨鄭軍抗清隊伍中有許多施氏族人。施世澤遂秘密聯合很得鄭經信任的亢宿鎮施明良,暗地寫信與姚啟聖,表明欲歸順清廷之衷。
姚啟聖即令同安總兵王英遣人前往聯繫,王英遂遣隨征都司施應元秘密潛入廈門,與施世澤等人聯絡,不久即返回報告:施明良等人慾謀擒鄭經以報清廷,並求請旗號,以便約期舉事。不久,施應元又密往廈門約定舉事日期,訂於清軍攻廈、鄭軍迎戰之日。當時,廈門後方空虛,施世澤、施明良可趁亂活擒鄭經。姚啟聖遂告知當時駐守福建的寧海將軍喇哈達,讓其派兵接應。喇哈達隨即派人與施世澤、施明良等人聯繫,商討舉事之機宜。不料,施應元頻繁地來往於廈門,引起了劉國軒懷疑,事關重大,劉國軒遂向鄭經發出警告。
鄭經為防萬一,令施明良、施世澤等,立即遷往台灣。施明良等只得將兵卒、家眷遷往船上,打算去台灣途中,另謀他策。可施明良手下之書辦呂運等人,不願遷往台灣,遂向鄭經告發施明良、施世澤的密謀。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二十三日,鄭經派兵至船上,將施明良及施世澤等逮捕、立即斬首,兩家眷屬七十二人,全部沉溺於海中。
人生結果
1680年鄭經派兵將將施明良及施世澤全家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