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志剛[中國海洋大學校長]

於志剛[中國海洋大學校長]

於志剛,男,漢族,1962年10月出生,山東萊陽人,1986年3月入黨,1988年6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 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0年9月—1985年7月,清華大學學習;

1985年7月—1988年6月,南京化工學院碩士研究生;1988年6月—2000年7月,青島海洋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系副主任、常務副院長、教授;其間:1993年9月—1999年9月,青島海洋大學攻讀博士,1997年9月—1998年4月,德國漢堡大學海洋化學與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0年7月—2001年7月,青島海洋大學校長助理、博導(2000年12月);

2001年7月—2003年9月,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10月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

2003年9月—2009年1月,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9年1月—2014年6月,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

2014年6月—2017年4月,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17年4月—,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委、校長、黨委副書記。

在研項目

1. 赤潮浮游生物綜合測量系統及分析技術(2001.12-2005.12,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2001AA635090,主持)

2. 沿海地下滷水的鈾系地球化學研究(2003-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276026,主持)

3. 高混濁河口水域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2002-2006,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973)中國典型河口-近海陸海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第五課題,2002CB412405,第二負責人)

4. 基於生物標誌化合物的海洋浮游藻類快速分類方法研究(2004-2006,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030423005,主持)

5. 水文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對生態系統結構的影響(2004-2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型水利工程對長江流域重要生物資源的長期生態學效應”第二課題,30490232,主持)

6. 海洋浮游藻化學分類方法研究(2005.01-2005.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476044,主持)

7. 典型水域生源要素循環及浮游植物多樣性對海洋物理環境演變的回響(2006-2010,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973)中國東部陸架邊緣海海洋物理環境演變及其環境效應第五課題,2005CB422305,課題骨幹)

8. 北黃海區塊水體環境調查與研究(2006.01-2009.12,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項目),908-01-ST02,項目組副組長)

工作經歷

1980-1985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化學化工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就讀於南京化工學院套用化學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93-1999年就讀於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化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1997-1998年德國漢堡大學海洋化學與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中國化學會永久會員,中國海洋湖沼化學學會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環境科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海洋局海洋生態系統與生物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青島市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海洋環境科學》副主編,《海洋學報》、《海洋學研究》、《環境科學研究》和《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歷任青島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青島海洋大學校長助理、副校長;2009年2月25日上午,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衛紅在中國海洋大學宣布了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的任免決定:於志剛任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馮瑞龍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職務。

於志剛教授近主要從事海洋化學和海洋環境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要講授《海洋生態化學》和《海洋環境化學》兩門課程,近年來主要從事營養鹽動力學、分子生態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水分析化學以及赤潮生物分析監測技術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在海水溶解有機磷分析方法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的分析方法為德國著名的Bran+Lubbe公司採用;在赤潮分子生態學研究中建立了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雙特異分子探針”技術,通過鑑定核糖RNA的特徵序列和數量來實現浮游藻的定性定量,並研製成功鑑定到種的赤潮藻全自動分析儀。先後主持完成了“863”項目,“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等國家級科研課題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SCI收錄1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4項,已獲授權2項。

研究領域

長期從事海洋化學和海洋環境科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側重於河流、水庫、河口和近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水生生態系統中化學生物標誌物分析與套用、大河及其河口的放射性同位素行為及示蹤研究、海洋有害藻、水母分子鑑定和生態學等方面。

代表性成果

近年來,先後主持完成了863(目標導向)、973(課題)、NSFC重大項目(課題)、NSFC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NSFC面上項目等課題20餘項;先後在《Marine Chemistry》、《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Biogeochemistry》、《Harmful Algae》、《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Applied Geochemistry》、《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90餘篇(SCI收錄67篇)。獲國家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