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培緒

於培緒

於培緒,生於1901年,山東省昌邑市東南飲馬村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1928年犧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於培緒(1901~1928),字贊之,又名茂寧,化名伯濤,早期中共黨員,革命烈士,山東省昌邑市東南飲馬村人。

他國小畢業後考取濰縣文華教會中學。因在校內創辦《醒華報》,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傳播愛國思想,學校當局迫其退學。1924年秋,他又考取濟南齊魯大學文理學院。翌年,經關向應、丁君羊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齊魯大學第一個學生黨員。1926年,為發動工農支援北伐戰爭,他深入濟南魯豐紗廠開展宣傳活動,到山東南部各地進行巡視和發動,後又去泰安開闢工作,並擔任中共泰安支部組織委員。

1927年9月,泰安支部擴大為泰萊縣委,他任縣委書記。不久,他參加了省執委在濰縣樂道院養正國小召開的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貫徹省委“要急速進行武裝”指示的會議。他根據泰萊一帶村村是寨,並有土炮等有利條件,決定在這裡組織農民暴動。10月,縣委首先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發動販鹽商人反對鹽巡,搗毀官辦鹽店,使鹽價低落,從而教育爭取廣大農民民眾。11月,他向省執委作出《泰萊暴動計畫》的報告,準備發動農民攻打“口子”,然後“裡應外合再去占據縣城”。但由於形勢發生變化,他又接受了新的任務,計畫未來得及實現。1928年2月任中共泰萊縣委書記。1928年4月,紅槍會在魯北一帶發展很快。省執委從泰萊調他到魯北任特委委員。他深入農村,組織“紅團”,鎮壓各村惡霸地主,槍殺各處不法鹽巡,聲勢震動了魯北各縣。特委決定5月4日舉行暴動,由於泄秘,暴動未能成功。

不久,濟南“五三”慘案發生,工農運動又進入低潮。他從魯北回到濟南,省執委指示他和張乾民向學生、工人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瘋狂殘殺我國軍民的滔天罪行,號召廣大民眾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鬥爭。他們以複習功課報考大學的身份,隱蔽在一個警察家裡。他以滿腔熱情和充沛精力,夜以繼日地印刷宣傳材料,到各處散發。

主要經歷

1928年,在南北軍閥混戰中,地處膠萊濰河走廊的昌邑縣成為軍閥各殘部流竄奔命的通道。在抗繳軍閥給養、苛捐雜稅的鬥爭中,昌邑各地農民紛紛成立紅槍會組織。為發展大好形勢,1928年6月5日,省委派他回飲馬鎮領導這場鬥爭。回鄉第二天,他便在天齊廟演講,宣傳黨的“八七”會議制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方針,號召貧苦農民組織貧民會。他和黃復興、黃世伍等人,首先發動農民進行抗繳給養的鬥爭。8月初,軍閥王自成勾結飲馬豪紳詐取過兵費數千元,每畝地攤銅錢40吊,民眾無力繳納,怨聲鼎沸。他認為這是爭取和組織民眾的好機會。他們立即深入貧苦農民中,進行宣傳發動,提出了“加入貧民會,不納捐和稅”、“快入貧民會,一輩子不受罪”的口號,深得民眾擁護。一天夜裡,貧民會成立,當晚報名入會者就有72戶,不久發展到150戶。附近各村農民紛紛要求入會,甚至昌邑城、高密、平度、安丘等地也都派代表前來聯繫。貧民會聲勢日漲。土豪劣紳威風掃地,軍閥部隊不敢過境,抗繳過兵費的鬥爭取得了很大勝利

貧民會的發展,為組織農民武裝打下了基礎。以貧民會的活動分子為骨幹,飲馬鎮紅槍會迅速成立,並和楊家橋等村組織了聯莊會。在他的主持下,紅槍會的聯合組織一直發展到平度縣的白里和高密縣的坡子等42個村莊。10月16日,以楊家橋等村為主的紅槍會200多人,圍攻南逃到石埠的土匪高老七殘部,殲敵100餘人,匪首高老七被擊斃,依附高匪的縣長齊杞南倉皇逃往泰安。

在鬥爭中,他們從貧農骨幹中發展了一批黨員,於10月份成立了飲馬黨支部。不久,他在飲馬召開了全縣黨員會議。確立了鬥爭任務,研究了活動方針,使全縣的農民鬥爭置於黨領導之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領導農民先後鬥爭了惡霸地主於維清和於德深,強迫他們交出高利貸帳和貪污糧款,繳獲了地主張孟合藏在家中的槍枝彈藥。這些行動,不僅觸怒了土豪劣紳,也使自己的父親十分擔憂和驚恐,千方百計阻撓他的行動,將他反鎖在家中,不讓出門。他大義凜然地對父親說:“你不過有幾十畝地,你無權干涉我的信仰”,並在家中牆上寫滿了打倒土豪劣紳的標語。同時,還通過家中長工,從視窗傳遞信件,發出指示,領導農民運動。後來,其父貼出啟事,聲明與他斷絕父子關係,逐出家門。

農民鬥爭如暴風驟雨,令地主土豪膽戰心驚,他們勾結軍閥黃鳳岐,圍殲飲馬紅槍會。12月24日,黃鳳歧部下團長王祿全率部來到飲馬,見紅槍會有所警備,便使用極端卑鄙的陰謀手段,詐稱借道去北孟,麻痹了部分紅槍會員。次日凌晨,又突殺回馬槍,偷襲飲馬,殘酷地殺害了4名紅槍會負責人。於培緒不幸被捕.押到昌邑城後,於當晚10時許壯烈犧牲,時年僅2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