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朴如

方朴如,當代浙南著名外科醫師,擅長外科手術和婦產科手術。

方朴如(1897-1980),當代浙南著名外科醫師,擅長外科手術和婦產科手術,被醫務界和廣大人民民眾贊為“東甌第一刀”。
方朴如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庭,國中尚未畢業,母親讓他進溫州第十中學繼續求學,與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結為同窗好友,因同為平陽人,每次暑寒假都結伴同行,私交甚篤。舊制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從醫為民濟世,便考入江蘇醫專,專政臨床醫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時有一道外科手術測試難題:教授用一疊數十張厚的白色新聞紙,要求學生們一刀下去不多不少只準扎透10張,方醫師多次試刀,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地扎透10張,真可謂“出手不凡,一鳴驚人”。
大學畢業後,正值國共合作時期,地下黨組織授意解放後曾任省衛生廳廳長的著名醫師洪式閭先生,組織一批中國青年醫生強制接收杭州廣濟醫院,於是,他在廣濟醫院做了三年外科醫生,這所醫院有不少外籍醫師,他們狂妄自大,根本瞧不起中國醫生,時常以難題考考中國醫生。有一次,一個英國醫師拿一道高等數學難題叫他解答,他不假思索地用熟練的英語給予準確的講解,使這個老外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再也沒有外國醫師輕視這位中國同行。後來,國民政府屈於壓力把廣濟醫院歸還給英國人經營。方醫師與該院的中國醫師一起,為抗議這一賣國行經,憤怒集體辭職,並聯合共同創辦了中國的杭州醫院(浙江省中醫院前身),並在杭州醫院服務三年,接著又到蘇州醫院、徐州醫院任外科醫生兼主任。1935年至1936年,因學長之邀,去福州蔡廷鍇部隊的陸軍醫院,任中校軍醫和上校院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應溫州醫務界之聘,回到溫州擔任甌海醫院(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主任,次年擔任院長,長達八年之久。剛到甌海醫院時,方醫師曾為一位患者做截肢手術,當時的麻醉技術不好,手術時間不宜過長,他僅用15分鐘成功地完成了大腿截肢手術,令同行十分佩服。又如1942年,有個患者頸部生一巨大腫瘤,無法進食靠輸液維持生命,開始送英人斯德福任院長的白累德醫院求治,斯氏認為此病無法醫治,並斷言在溫州無人能切除這個巨瘤,爾後,病員家屬經人指點,去甌海醫院求救,身為院長的方醫師,不畏風險,毅然接診,並親自主刀,為其施行切除手術,經過近9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終於順利地切掉這個重達8斤之重的巨瘤,這一手術的成功,震動當時的醫務界,既使外國醫師嘆服,又為中國人爭光。
抗日戰爭期間,方醫師不但忠於職守,而且積極參與抗日救國活動,還擔任抗日動員委員會委員,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情。1944年溫州淪陷,日偽獲悉方醫師曾積極參加抗日活動,下令四處緝捕,為免遭毒手,當年歲末,他攜妻小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蒼南縣宜山區龍江鄉象崗村鄉下避難,次年才辭去甌海醫院院長職務,在家開私人診所維持生計,努力為家鄉父老鄉親治病。這個時期他始終堅持“救死扶傷、扶危濟貧”的原則,對貧苦農民看病從來不記帳、不收帳、更不討帳。由於醫術高超、服務周到,在老百姓中威望與日俱增。1948年一次霍亂流行,死亡很大,有的五口之家只留一人奄奄一息,他冒著被傳染的危險,親自赴病人家中,免費治癒了不計其數的病危病人。1948年春,白沙二河一漁民在海上捕魚時,被日軍潛埋的水雷炸成重傷,家中又無錢求醫,方醫師聞訊後,親自上門為其免費治療,終於使將要終生殘疾的漁民康復如常。他有一位故友是地下黨員,經常在他家出入,此後,他的家就成了浙南遊擊隊與白區地下黨的聯絡交通站。1949年春,他受地下黨委託,親自出面做工作,動員兩個鹽警隊起義,為浙南地區解放立了一功。1950年,方醫師選為平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許多代表向他致意,他覺得這些人面善,但又不認識,原來他們都是地下黨員,曾不時在他家出入。1952年2月他應聘到瑞安縣人民醫院任外科兼婦產科負責人,率先開辦了婦幼保健員訓練班和婦幼保健所,併兼任所長,先後被評為省級先進工作者,選為縣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並享受高級知識份子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