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升佐

方升佐

方升佐,男,1963年9月7日出生,2000年3月獲南京林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2001年被聘為教授,2002獲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現為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林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楊樹產業技術協會副理事長,南京林業大學楊樹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也是江蘇省重點學科―森林培育學科,第二主要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被聘為國家林業局營造林諮詢專家及《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和《林業科技開發》等學術雜誌編委。


工作經歷:

1984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林學系;
1984年7至1986年8在安徽林業科學研究所工作;
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南京林業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1989年9月至今服務於南京林業大學,其中:
1991年3月至1991年8月在西藏農牧學院工作半年(援藏半年);
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赴紐西蘭林業科學研究院(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NewZealand)研修一年。主要從事輻射松人工林長期立地生產力維護技術研究。
2004年8月至2004年9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進行關於“提高中國碳匯能力”的合作研究。

取得成果:

科研獲獎:
1)2005年“青檀人工林的栽培機理及定向培育技術的研究”獲首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1完成人);
2)2003年“銀杏、落羽杉和楊樹抗性機理及培育技術”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完成人);
3)1998年“南方地區楊樹紙漿與膠合板材最佳化栽培模式研究”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完成人);
4)1998年“南方主要造林樹種耐旱、耐鹽鹼能力的研究”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完成人);
5)1994年“林農複合生態經濟系統的研究與套用”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3完成人);
6)2006年“楊樹膠合板用材林最佳化栽培技術推廣”獲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第2完成人)。
所獲榮譽:
1)2006年入選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2006年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3)200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林業科技工作者”;
4)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20佳科技富民標兵”;
5)2000年度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青藍工程”新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
6)1998年獲林業部“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
7)1996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骨幹青年教師”稱號。
教學工作:
講授《森林立地學》和《森林培育研究法》兩門研究生課程,現有碩士和博士20餘名;講授本科生的《專業外語》、《種苗學》、《造林學》和《森林培育學》四門課程。
科研工作:目前正主持的主要科研任務共7項,它們是:
① 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專題“美洲黑楊速生豐產林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② 主持國家“948”引進項目“高產優質能源植物定向培育技術體系引進”的研究;
③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退耕還林地楊樹人工林的生物覆蓋效應及其機理研究”;
④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錢柳種子休眠機理及其基因表達差異的研究”;
⑤ 主持江蘇省高新技術項目“高效青錢柳優良新品種選育及其無性系化”;
⑥ 主持國家林業局重點科技項目“喀斯特地區造林樹種選擇和配置技術試驗示範”;
⑦ 主持國家林業局技術推廣項目“西南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技術推廣”。
學術著作:
1)方升佐,徐錫增,呂士行編著. 2004. 《楊樹定向培育》,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曹福亮,方升佐主編. 2003.《水分(淹水)脅迫與林木適應性》,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3)呂士行,方升佐,徐錫增主編. 1997.《楊樹定向培育技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4)王明庥,方升佐等編著. 2002. 《南方型楊樹培育技術》,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學術論文:至今已公開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約50篇。近幾年在國內外發表的主要論文如下:
1. Shengzuo Fang, Jianhui Xue, Luozhong Tang Biomass pro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poplar plantations with different management patter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vailable online in November, 2006, in press. (SCI收錄期刊)
2. Shengzuo Fang, Jiayuan Wang, Zhaoyang Wei and Zhenxian Zhu. 2006. Methods to break seed dormancy in Cyclocarya paliurus (Batal) Iljinskaja.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10: 305-309. (SCI收錄)
3. Shengzuo Fang, Wenzhong Yang, and Ye Tian, 2006. Clonal and within-tree variation in microfibril anglein poplar clones. New Forests, 31: 373-383. (SCI收錄)
4. Shengzuo Fang, Song Liyi and Xiangxiang Fu, 2006. Effects of NaCl stress on seed germination, leaf gas exchange and seedling growth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7(3): 185-188.
5. Shengzuo Fang, Xizeng Xu, Xiang Yu and Zhengcai Li, 2005. Poplar in wetland agroforestry: a case study for its ecological benefits, site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s. Wetland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3: 93-104. (SCI收錄)
6. Huanchao Zhang, Fuliang Cao, Shengzuo Fang, Gaiping Wang etal., 2005.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 phosphorus losses from paddy soil: a case study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of China. Wetland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3: 25-33. (SCI收錄)
7. Shengzuo Fang, Guangyou Li and Xiangxiang Fu, 2004. Biomass Production and Bark Yield in the Plantation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Biomass and Bioenergy, 26: 319-328. (SCI收錄)
8. Shengzuo Fang, Xiangxiang Fu and Wenzhong Yang, 2004. Variation of microfibril angle and its correlation to wood propertie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5(4): 261-267.
9. Shengzuo Fang, Hou Chang-ying, Fu Xiang-xiang, 2003. Effects of Ca2+ concentrations on accumulations of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components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J. of Forestry Research, 14(1): 46-50.
10. Shengzuo Fang and Wenzhong Yang, 2003. Interclonal and within-tree variation in wood properties.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4(4):263-268.
11. C.T. Smith, A.T. Lowe, M.F. Skinner, P.N. Beets, S.H. Schoenholtz, Shengzuo Fang, 2000. Response of radiata pine forests to residue management and fertilisation across a tertility gradient in New Zealand.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38: 203-223. (SCI收錄))
12. Shengzuo Fang, Xizeng Xu, Shixing Lu, Louzhong Tang, 1999. Growth dynamics and biomass production in short-rotation poplar plantations: 6-year results for three clones at four spacings. Biomass and Bioenergy, 17: 415-425. (SCI收錄))
13. Shengzuo Fang, Xizeng Xu, Shixing Lu, Louzhong Tang, 1999. Impact of spacing and rotation length on nutrient budgets of poplar plantations for pulpwood. J. of Forestry Research, 10(3): 133~140.
14. 方升佐,李光友,伏香香,2002. 立地條件對青檀檀皮中礦質元素含量的影響. 林業科學, 38(1):8-14
15. 方升佐,呂士行,徐錫增,唐羅忠等,1999. 南方地區楊樹膠合板材定向培育技術的研究. 林業科學,35(6):120-12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