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語言中的方位格
方位格存在於很多語言中。印歐語言
原始印歐語有表達狀語功能的“在什麼位置”的方位格。詞尾依賴於詞幹的最後元音(輔音,a-、o-、i-、u-詞幹)和數(單數或複數)。後來方位格趨向合併於其他格: 屬格或與格。某些後代語言把它保留為獨立的格。方位格可見於:現代波羅的-斯拉夫語言(參見前置格)。
某些古典印歐語言,特別是梵語和古拉丁語。
在特定現代印度語言中的罕見的古老或文學用法(比如在馬拉地語,但分立的離格還是消失了)。
拉丁語
方位格的使用在古典拉丁語中相當常見,用來指示在什麼位置(我們可以對位置名前綴上“at”或“in”),這相反於“到哪裡”(我們可以對名字前綴上“to”)。(“在羅馬”漫步不同於“到羅馬”漫步)。第一變格方位格是迄今為止最常用的,因為很多羅馬方位名字是第一變格的: 通常是單數(Roma“Rome”,Hibernia“Ireland”因此是 Romae“at Rome”,Hiberniae“at Ireland”),但有些是複數(Athenae“Athens”,Cumae“Cuma”因此是 Athenis“at Athens”,Cumis“at Cumae”)。但是一些第二變格名字也有方位格(Brundisium“Brundisi”,Eboracum“York”有方位格 Brundisi“at Brundisium”,Eboraci“at York”等。還有拉丁語focus(“hearth”,象徵性用於任何社會關注中心,有方位格foci“at the hearth”。)第三、第四和第五變格方位名很少或沒有方位格,但是第四變格的 domus“home”的方位格是非常周知的 domi“at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