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斷片集》:“斷片式的文字其實就是民主的文字。每個斷片都享有一種同等的區別。最平凡的文字卻能找到非凡的讀者。每個人都會輪流獲得權利,以享受自己那光榮的一刻。當然,每個斷片都有可能變成一本書。但是人
們恰恰不會那么做,因為橢圓曲線比直線更長。但也是出於懶惰:人們沒有權利在無用的目標上耗費時間,就像人們沒有權利為某些有用的目標而剝削自己一樣。同樣也出於對文字的同情畢竟它們已經為我們鞠躬盡瘁了。”作者簡介
讓·波德里亞,1929年出生於法國蘭姆斯,1966年至1987年任法國南特爾大學社會學教授,後現代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物體系》、《消費社會》、《生產之鏡》、《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象徵交換與死亡》、《擬像與仿真》、《冷記憶》等。
文摘
所有這些發展壯大的企業,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洗白利潤。所有這些注定無法完工的工程,其存在只是為了提供時間,以便索取政府補貼,進行賄賂以及投機謀利。所有這些計畫,相當於為做事而做事的唯一必要性,相當於追求成就的精神需要,猶如一種人工呼吸。整個整個的生命,注定都要從事這種降級的活動,它們甚至達不到任何實現威望或財富的目的。到處都是大赦,醜聞的洗罪,發票的洗白。但誰也說不準,這種開支的洗白就像隨之而來的集體中毒的洗白那樣,有朝一日會落到權力的大理石上。媒體和政界將為之付出高昂的代價,何況他們已經在支付抵押匯票了,這是他們從想像的我們的部分付款中抽取的匯票。他們已經失去了任何的信用和可信度。在我們的周圍,處處都是這個世界無辜的符號,永久運動的符號,貞潔和頑皮的符號,月光、秋日、水生物等環境的符號,以至於嬰幼兒時的想像得以復活。
有這樣一些生靈,其美麗的激發來自於某個更加美麗的人的奴性關係,而這個人又只能忠誠於另一個比他更加完美的造物,形成一種永無止境的連結。
對於某些人來說,其意志和生活因寄居於魔鬼般的軀體而倍感折磨。對於另一些人則正好相反:其痛苦來自他寄居於一個美麗無比的軀體這個事實,這個軀體如此之美,以至於痛苦無法炮製出與自身相同的任何東西。
正是這種冷漠,自然的或是佯裝的冷漠,將痛苦帶進了愛情解體的複雜體系:同一個地方從來就不能有兩個女人,無論她們之間是互相嫉妒還是心照不宣,一切都可能坍塌。冷漠也將痛苦帶進了意志極點的這種精神解體中,使得任何決定都是不可能的。同樣也將痛苦帶進了概念的撕裂和分散之中,人們本該可以生活在溫暖之中,生活在夫妻溫情在文化上的對等物中:基礎概念的和平使用。
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常愛好呢?也許是從中找到某種能量的感覺,然而更重要的是:撕裂和解體都是一種折磨,存在某些對智力的折磨,正像存在對身體和欲望的折磨那樣。但是在這些折磨中,人們也能感受到某種快感。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忖,為什麼我爬五層樓總是神秘地要比別人更加困難。毫無疑問,如果我不住在那裡就不會那么難爬,如果我並不期待在那裡找到我的復體,而且是我想要擺脫的那個復體。我真希望溜到那裡,就像溜進某個別的人家,並且暗喻性地脫下我的鞋子。而深夜晚歸的魅力之一,就在於暗暗地希望“另一個人”已經有時間酣然入睡,而你可以悄悄地鑽進被窩卻不吵醒他。
所有那些處於神經疾病發作邊緣的社會,它們倒是沒有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