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背景
阿房宮始建於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而至秦亡,阿房宮尚未全部建成。阿房宮遺址逐漸演變為農田,遺址周邊開始形成村落。
在阿房宮遺址附近,原本就有一個已經建成十多年的人造景點——阿房宮景區。該景區占地1000畝,位於西安市三橋街道辦聚駕莊村,距離阿房宮遺址200米。在景區建成之初,曾經提出“東有兵馬俑,西有阿房宮”的口號。在運營13年之後,這個投資2億元的項目被拆除。
修建計畫
有媒體報導,陝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管委會和北京首創集團簽訂合作協定,計畫投資380億元,打造一個“新阿房宮”。北京首創將先投資30億元改造占地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使之成為西鹹新區標誌性區域;然後將以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占地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遊產業基地”,產業基地首期投資20億元。
社會反響
一拆一建,令許多人質疑,認為這又是一次“燒錢的遊戲”,是同一主題下的重複建設。另外,大規模投資參與遺址公園建設,也令人聯想起著名的“曲江模式”,即以景區古蹟為核心,在外圍開發酒店、商業、文化、地產等相關產業,讓景區帶動其他收益。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想靠開發遺址抬升周邊的地價而已。
專家意見
陝西省社科院文化旅遊研究所研究員張燕認為,阿房宮項目提出要打造西安國際一流的文化旅遊產業基地,必須對它進行經濟效益評估和風險評估。以前打造“曲江模式”,請的都是有名的專家,但是風險評估後與實際出入很大,考量評估是否真實,政府需要有反測評。
文化地產專家易介中認為,阿房宮遺址所在區域處於城鄉接合部,比較落後,很多百姓願意搬走,改善生活方式,這也是政府履行的職責。輿論不應被380億元的數字嚇住,這筆錢應該是分級、分期投入,並非一次性投入。
詳細規劃
對於相關質疑,阿房宮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軍表示,這一項目並非是重建阿房宮,而是灃東新城全部規劃中的一個版塊。灃東新城總面積159.3平方公里,分成七大板塊,其中一大板塊就是阿房宮人文旅遊。這一版塊中,將建設遺址公園來保護880畝的阿房宮遺址 。
在遺址公園周邊,還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覆設立了建設控制地帶,在此之內對建設的高度、密度、內容都進行嚴格規範,保護規劃已經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覆。此外,版塊的最外圍將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來跟遺址公園相配套。
區域的總規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是遺址本體,第二是遺址公園,第三是外擴的建設控制地帶區,第四是人文旅遊板塊。灃東與首創的項目合作是其中第四層次的文化產業基地,在建設控制地帶之外,與遺址公園沒有直接關係。
對於原有的阿房宮景區被拆除,李軍表示,這一景區1995年開始建設,是低水平的人造景點,經營十多年後入不敷出。灃東新城成立後,景區負責人曾專程找過管委會,問能不能把景區拆掉,這樣他們不用每年交租金,也不用花錢對景點進行維修、維護。
“我們沒有貿然接受拆除意見,而是依據國家文物局對整個區域的批覆意見——保證遺址南北景觀視線通廊。剛好這個景區位於阿房宮遺址正南面,超過限高30米,影響視線通廊,我們請示國家文物局後才進行了拆除。”李軍告訴半月談記者。
據介紹,在整個版塊區域內,產業用地為3平方公里,與首創合作項目淨用地約為1000畝左右。版塊內未來房地產用地不會很多,會有限引進高端品牌房地產商。李軍表示,在遺址公園內不會複製宮殿等建築,而是利用高科技在博物館裡進行歷史情景重現。
遺址現狀
遭侵蝕、被蠶食
漢以後到唐代阿房宮區域因地勢較高,曾多次作為屯兵之處。宋代以後,隨著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東移,曾經煊赫一時的阿房宮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阿房宮遺址逐漸演變為農田,遺址周邊開始形成村落。
根據《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前期研究》,阿房宮遺址區除受自然侵蝕之外,還由於處於城鄉接合部,隨著遺址區域人口自然增長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類建築較為普遍,對遺址造成了蠶食。
“目前,遺址的2/3都在村莊底下,村莊的7000多名村民住在遺址上,每天吃喝拉撒,死了人還要往上埋,對遺址本身就是一個破壞。我覺得建立遺址公園首先為遺址的保護、考古和可持續研究提供條件,否則都壓在村莊底下,估計再過40年,夯土就要被挖光了。”李軍表示。
對啟動的遺址公園建設項目,李軍認為有兩點好處:第一,周邊民眾包括西安市民和國際旅遊者能看到阿房宮遺址,能有這么大一片中央城市森林公園供大家遊玩、健身;第二,為遺址的可持續保護、發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