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縣五星鎮

新野縣五星鎮

1958年8月建立五龍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 1962年5月撤區,為五龍人民公社,屬新野縣。 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鄉,屬新野縣。

五星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南接湖北朱集鎮。總面積82平方公里,耕地7.1萬畝,轄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1.2萬戶,5.4萬人。該鎮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肥沃,盛產糧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
五星鎮歷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歷史,關於它的由來,緣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元代前,大水衝來一紫檀木佛像,上盤有顏色不同的五條蛇,時人認為五龍爺想在此安家,於是就在佛像停留處建了三間廟宇,取名五龍廟。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雲南赴任,住宿五龍廟,夜夢自己乘龍進京見駕,疑有神佑。從此官運亨通,視為五龍爺神力所致。後返鄉經此,捐資擴建廟宇,重塑神象。並在正殿懸掛匾額,上書“五靈一德”,下刻知府印模。後香菸驟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趨勢開館設店,建街辟集。於是,五龍廟日益繁榮昌盛起來。解放初(1947—1949年)稱五龍廟鄉,屬二區歸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龍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2年5月撤區,為五龍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7年改稱五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鄉,屬新野縣。1996年10月撤鄉建鎮為五星鎮,屬新野縣,轄判官莊、孫樓、魏樓、五星、後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莊、閩營、張樓、馬莊、台莊、陳莊、張店、宋灣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
1978年,全公社工農業總產值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66元。改革開放後,全鎮實行了土地承包,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農業產值迅速增加,農民逐步富裕起來。進入新千年來,五星鎮黨委、政府立足新形勢,為了實現新的突破,使農村、農業、農民有更大更快的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積極發展培育民營經濟。同時,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牧菜等副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8億元,農業總產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菌菜產業突出設施,創新機制,輻射發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積發展到3.7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達到0.8萬畝,總產量達148310噸。食用菌品種發展到5個,輻射20個村,平菇規模500萬袋,產值3000萬元;香菇100萬袋,產值1300萬元;雙孢菇達到30萬平方米。建成王各莊--郭湖百餘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方營百畝立柱大棚、判官莊30畝雙孢菇示範園。重點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導品種,引進太空豆等4個新品系。以雙孢菇為主導,兼顧平菇、香菇等品種,引進開發白靈菇等新品種,形成了良性發展的態勢。
個體私營經濟圍繞傳統優勢產業上項目,擴規模,抓發展。至目前,全鎮已新上1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5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2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20戶,安排剩餘勞力近萬人。
畜牧養殖業實行項目帶動、能人促動、政策推動,建成占地約150畝、總畜位1000餘頭的魏樓生態肉牛養殖示範小區,黃營、廖樓、水田、任集4村近百畝規模養殖場也正在緊張有序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