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八陣圖

新都八陣圖

《新都縣八陣圖》為楷書,字徑3.5厘米,結體厚重,筆力遒勁,頗具趙字風骨,誠為升庵壯年之書法佳作。

介紹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這首詩,使蜀漢臣相諸葛武侯的八陣圖名揚千古。明代,再經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4回"孔明巧布八陣圖"的渲染,更給八陣圖增添了神秘色彩。
八陣圖究意是怎么回事?據陳壽《三國志o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具體講,八陣圖是諸葛亮壘土石為陣,以作軍事學習之用,並由天覆陣圖、地載陣圖、風揚陣圖、雲垂陣圖、龍飛陣圖、虎翼陣圖、鳥翔陣圖、蛇蟠陣圖等八種陣圖組成。由於陣式變幻多端,只要敵軍誤入其中,就如魚之在笱,虎落陷阱。故前人讚揚八陣圖"並謀兼智,文經武緯,生變無窮,神妙莫測"。

武侯八陣圖

共有三處:在奉節永安宮的為上方陣法,64壘;在新都彌牟鎮(現屬青白江區)的為當頭陣法,128壘;在雙流棋盤市的為下營陣法,256壘。棋盤市的早已湮沒,現存永安宮,彌牟鎮兩處。永安宮八陣圖在長江邊,即《三國演義》所述,東吳大將陸遜困於石陣,無路可出之魚腹浦,稱水八陣;彌牟鎮八陣圖在蜀道旁,稱旱八陣。
文獻記載,彌牟八陣圖各壘高約3尺,直徑1丈,64壘,8、8盛行 ,兩陣並峙,共128壘,周圍472步。諸葛亮死後,蜀民為緬懷其治蜀功績,又在八陣圖附近建武侯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過彌牟八陣原,有《謁諸葛亮丞相祠》詩。明正德間,新都知縣韓奕重新祠宇,新都狀元、翰林院修撰楊升庵撰書《新都縣八陣圖記》,刻石立碑。嘉靖間,鄉人又修復八陣圖,築圍牆三百餘丈,楊升庵叔父、兵部侍郎楊廷儀作《八陣圖修復記》。萬曆間,著《蜀中名勝記》的曹學全到此有詩云"曉雲不散彌牟鎮,春草橫生八陣圖"。
清代,彌牟武侯祠、八陣圖迭經培修。著名學者王士楨、康熙皇子果親王、蜀中名士李調元等過此,均下馬拜謁,賦詩以還。道光時,八陣圖遺存71壘,占地36畝,民國初年尚存47壘。文革期間,荒祠遺壘再遭破壞,現僅存5壘。作為著名蜀漢遺蹟,這裡已公布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58年,新都縣籌建楊升庵紀念館,乃將《新都縣八陣圖記》碑石從彌牟遷往升庵桂湖,現立桂湖碑林內。此碑高200厘米,寬118厘米,厚19厘米。原碑額有楊升庵篆文"新都縣八陣圖記",1958年以前即附毀為數塊,遺散不存。石碑周圍刻有卷花草紋,近碑座處文字漫患。碑文共20行,第一行書"新都縣八陣圖記";第二行頂格2字書"賜進士及第翰林院國史修撰、承務郎楊慎撰、書、篆";第三行起為正文,共18行,行40字:"諸葛武侯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宮,一在新都之彌牟鎮……";第十九行書"正德十一年丙子冬十一月至日";末行頂格2字書"賜同進士出身、新都縣知縣、慶陽韓奕立"。此碑為後代保存了有關八陣圖的文物史料。
楊升庵不僅是一位著述宏豐的學者,也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書法家。他的書藝遠追二王,近法吳興(趙孟俯)。明人王世貞《名賢遺蹟跋》說:升庵"以博學名世,書亦自負吳興堂廡"。《新都縣八陣圖記》為楷書,字徑3.5厘米,結體厚重,筆力遒勁,頗具趙字風骨,誠為升庵壯年之書法佳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