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62公里。東鄰可樂村,南鄰同車村,西鄰莊田村,北鄰慶來村。轄11個自然村等12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281戶,有鄉村人口4598 人,其中男性144人,女性158人。其中農業人口300人,勞動力195人。該村以漢、傣族為主,其中漢族292人,傣族22人。其中農業人口4535人,勞動力29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41人。全村國土面積7.32平方公里,海拔1,120.00米,年平均氣溫19.40 ℃,年降水量941.0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80.22畝,其中人均耕地0.91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4戶,有鄉村人口300人,其中農業人口300人,勞動力19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7人。
農村經濟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0.22畝(其中:田119.46畝,地160.76畝),人均耕地0.91畝,主要種植甘蔗、稻穀、玉米等作物。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玉米、稻穀、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2.0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1%。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1.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1.15萬元,占總收入的43%;畜牧業收入30.94萬元,占總收入2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5頭,肉牛14頭);第二、三產業收入49.31萬元,占總收入的35%;工資性收入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10%),到省內務工16人,到省外務工4人。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0.2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44萬元,有固定資產12.1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1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帳務。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視、電話 ,無路燈。全村有63戶通自來水,有14戶飲用井水,有1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8.18%)。有77戶通電,有5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1.43%和71.4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90.91%和 64.9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6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拖拉機12輛,機車34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0.22畝,有效灌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9.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 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6公里。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稻穀、玉米,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63.07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稻穀、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77戶,共鄉村人口4621人,其中男性2297人,女性2324人。其中農業人口4678人,勞動力3601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3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6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5戶。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差:路:水溝不暢通,生產用水靠提水灌溉,成本高,效益低,嚴重影響生產發展。村中道路:9個自然村至今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衛生環境差,10個小組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穩定蔗糧產業發展,科學興農之路,大力發展優質稻,調整產業結構:1、發展訂單產車;2、利用現有優勢,成規模的發展返季蔬菜;3、引進技術品種發展一些特色產業,狀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