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開本:32
出版日期:2003-11
版次:2003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頁數:298
ISBN:710003668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編者: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筆畫索引
知識窗索引
詞典正文
知識窗(考考你)參考答案
簡介
本詞典具有以下特點:
1、例證豐富,例句均取材於中學語文課本和著名報刊;
2、注重實用性,有關反義詞的字型、讀音和其他有關的重要項在提示欄中加以提示,有助於語言運用和詞語規範化;
3、凸顯知識性,開闢了知識窗,匯集了名家運用反義詞的軼聞趣事,還標明反義詞在對偶、映襯等修辭手法中的運用。
前言
一般說來,反義詞指的是一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
意思相反的反義詞,表達的是互相矛盾的概念,即非此即彼,肯定一個必然否定另一個,否定一個必然肯定另一個,沒有第三種情況存在。如"生--死""真--假…正確…錯誤""出席--缺席"等。意思相對的反義詞,表達的是互相對峙的概念,即非此未必即彼,肯定一個必然否定另一個,否定一個就未必肯定另一個,有第三種情況存在。如"大 小""冷--熱""前進--後退""延長--縮短"等。是"冷"就必然不是"熱".但不是.熱"就未必是"冷",還有"溫"的情況存在。
語言中的反義詞也並不都是一對一的。由於一個詞有時有好幾個同義詞,所以一個詞就可能有好幾個反義詞。像"驕傲"有"自大、自滿、傲慢、高傲"等好幾個同義詞,它們就都成為"謙虛"的反義詞.由於有的詞是多義的,它就可能有幾個不同的反義詞.如"淡",表示味道不濃的,反義詞是"鹹";表示顏色淺的,反義詞是"深";表示密度稀薄的,反義詞是"濃";表示生意不景氣的,反義詞是"旺"等。
在語言的辭彙中,反義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過,在語言的發展中,在語言的運用中,反義詞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從詞的發展來看,不少合成詞、成語都是由反義詞構成的。像"好歹、忘記、反正、來往、開關、出入"等合成詞,像"輕重緩急、咫尺天涯、吐故納新、深人淺出、文武之道、公而忘私"等成語就是這方面的例子。不僅如此,在歇後語、諺語和格言中,反義詞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如"大路旁的小草--有你不多,無你不少;矮人踩高蹺--取長補短""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從儉人奢易,從奢人儉難…'滿招損,謙受益;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就是這方面的例子。
從詞的運用來看,反義詞構成的語句,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感到光彩奪目;反義詞的對舉運用,可以以點概面,把各種情況簡練明確地顯示出來;反義詞有時用在一個事物上,看似矛盾,不合理,實際上卻含義深刻,耐人咀嚼.如:
①一個是那樣黑,黑得像紫檀木;一個是那樣白,白得像棉絮。一個多么舒服,卻在不住地哭;一個多么可憐,卻要唱歡樂的歌。(艾青《一個黑人姑娘在歌唱》)
②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是一個燈彩。(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③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魯迅《野草·題辭》)
在語言交際中,還可以利用反義詞,仿照原有詞語,創造新的“詞語”,取得積極的表達效果。如仿照“大眾化”創造“小眾化”,仿照“曲高和寡”創造“曲高和眾”等。可以利用反義詞構成反語,表達的是相反的意思。如不說“他很卑鄙”,而說“他多‘高尚’”,不說“這人很愚蠢”,而說“這人真‘聰明’”。通過口語語調或書面上的引號來顯示這是反語。在對偶中,更是經常使用反義詞。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等,反義詞在句中所起的修辭作用是很明顯的。
跟同義詞一樣,反義詞也是基礎教育中語文教學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基於這些原因,應商務印書館之約,我們在編寫《新華同義詞詞典》之後,又編寫了這本《 新華反義詞詞典》。這本詞典是一本以實用為主的小型語文工具書,以初、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特別是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主要選錄使用頻率較高的雙音詞,也適當選取了一部分人們常用的成語,總共有807組。每組一般是兩個詞語,少數是三個或四個詞語。當然,有的詞也並非就只有兩個或三個反義詞。為了擴大詞典的涵蓋面,在解釋這組反義詞之後,還增列了其他反義詞。
為了有助於讀者運用,我們對每組反義詞的使用語境都做了扼要的提示;對某個反義詞的正確讀音、字形、語義、功能、異形詞語等做了註解;對成語中的古義也適當做些解釋。
為了擴展知識面,增強實用性和活躍版面,我們還增加了“知識窗”欄目。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反義詞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它的表達作用還是相當明顯的。和同義詞不同,在“名家改筆”中,作家是通過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句式轉換,運用反義詞進行修改,來體現錘鍊語言的匠心。
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得到商務印書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他們為編寫工作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江遠、周洪波先生從擬訂編寫計畫,物色作者到確定詞目、設計體例、修改樣稿、編寫定稿等一系列工作都給以十分具體的領導和幫助。胡中文、李智初先生更是反覆細緻地進行審讀、修改,糾正了不少錯誤和缺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勞動。呂靜、盛志武先生參加了部分條目的編寫。在此,我們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的倉促,特別是我們學養的不足,本書難免存在缺點和錯誤,歡迎專家和讀者批評,以便以後改正。
袁 暉
2003.3.26於安徽大學簾青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