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新竹鎮地處龍州河西北,與澄邁縣新吳墟交界,清代屬嘉善圖、博一圖等。民國時期設立新竹鄉。1950年5月成立新龍鄉人民政府,1951年實行區建制時,由定一區管轄。1958年12成立定昌縣時,併入定昌縣新興公社。1961年5月定安、屯昌縣分設時成立新竹公社。1983年10月改稱新竹區公所。1987年3月撤區建鎮,成立新竹鎮人民政府至今。
新竹墟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原稱山竹堀市。民國10年(1921年),黃如若任定安縣縣長時,因與澄邁縣新吳墟爭奪市場稅收,遷來現址並改名為新竹墟,新竹墟是新竹鎮人民政府駐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地理水文氣候
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丘陵地,緊靠澄邁縣,東南為半丘陵地,土層淺,土質貧瘠成土母質為沙頁岩,宜林地多。總面積79.68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6.30%。沙質土壤占60%,粘質土壤占30%,紅質土壤占10%。屬熱帶季風海洋氣候,最熱7月平均氣溫為28.3℃,最冷1月平均氣溫為17.6℃。年平均氣溫24℃,年平均降雨量2000毫米。祿地、卜優一帶土地廣闊,素有“三百六埇口”之稱(即360條田埇,埇埇山嶺環包,山溝水四季長流)。全鎮水源豐富,草木旺盛,有11宗小型水庫和290多口山塘。南渡江流經鎮南部,海榆中線公路從西部穿過,距離海口市僅50公里,交通方便。
經濟發展狀況
全鎮短期經濟作物主要以芋頭、瓜菜為主,2005年芋頭種植面積達2200多畝,瓜菜種植面積達5500多畝。長期經濟作物主要是造林,還種植橡膠、胡椒、檳榔、水果。2005年,全鎮已營造各種林木3萬多畝,種植橡膠5000多畝,胡椒160多畝,檳榔570多畝,水果700多畝。
改革開放以來至2005年,全鎮興辦糧食加工廠29間,木材切片廠1間,鋸木加工廠5間,流動鋸木機13部,木具廠7間,農機修造廠12間,孵化爐6間,米、面、豆製品廠8間,豆腐、米粉、粿條作坊36家。用於運輸服務的汽車21部,推土機8部,三輪、四輪農用車250部,機車2550部。農民開辦的日用百貨、菸酒副食、肥料農藥、農用建材、文具等商店180家,飲食服務店38家,各類小商販300多戶,從事流通購銷服務的人數共650多人。
文教衛生
鎮有圖書館1間(藏書近萬冊),影劇場2個(其中鎮政府1個,個體戶1個),書店2間,文化室9間(其中鎮政府1間,村委會7間,卜效村1間),電子遊戲場所2處,網咖2處,廣播室35間,排球場8個。1976年新竹鎮供電所設立,投資25萬元,年供電量750千瓦。1990年8月,新竹鎮政府興建一座自來水塔,投資總額76萬元,日供水量180噸,供水率達86%。還有個省內聞名的“瓊劇村”卜效村。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1100人,教職工65人;國小13所,學生2800多人,教職工147人;衛生院1所,病床30張,職工27人。
著名村莊:卜效村
瓊劇村
定安縣瓊劇普及率較高,80年代初,幾乎村村都有瓊劇團,男女老少,人人都懂唱瓊劇,還為全島各地瓊劇團輸送了一大批瓊劇演員。定安縣新竹鎮卜效村就是典型的一個瓊劇村。
卜效村離定安縣新竹鎮西面5公里。這個村瓊劇演出歷史悠久,名伶輩出,基礎雄厚,人們又稱為“瓊劇村”、“戲班村”。
卜效村原名“卜聘村”村,後改為“卜效”村。全村286戶,1500人。早在清乾隆年間,這個村就開展了瓊劇活動。據說最初是一位名叫吳應欽的老藝人先來卜效村創辦木偶戲班。不久,老藝人吳文煥在此開設科班招徒授教瓊劇,不少青年、中年、老年人都入科學戲。所教科班為“桂”字班和“富”字班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老藝人吳鳳文牽頭繼續組織劇團到各地演出,最初沒有錢買戲服,他們一方面發動民眾捐款,另一方面組織民眾搞副業解決困難。50年代末期,劇團解體,1962年又恢復,1982年這個村又辦起了兩個業餘劇團,主要演員有:汝魁、月花、月成、發鳳、金英等。演出劇目有《珠寶玉》、《賣胭脂》、《李三陽》、《洞房嫁嫂》等。從50年代到80年代,卜效村先後組織了12個民間業餘劇團,幾乎全村每戶都有人登台演過瓊劇,尤其是吳鳳文一家至今共有9代人登台演出,被譽為“瓊劇世家”。
1991年,卜效村被海南省民眾藝術館確認為全省第一個瓊劇村。定安縣文化局、文化館在服裝、道具、布景、音樂、燈光、播音等器具給予全力支持。卜效村擁有一個近300平方米的排練場,省、縣兩級藝術館還派出4名文藝技術骨幹蹲點,給卜效“瓊劇村”在舞台藝術、唱腔藝術上給予指導,使卜效村的瓊劇活動又活躍起來。先後排練演出了《秦香蓮》、《七星梅》、《苦鳳鶯連》三台大型古裝瓊劇和《宴請誰》、《紀念馮白駒將軍》等現代小瓊劇,受到城鄉觀眾的好評。1994年卜效村代表隊參加全省瓊劇表演電視大獎賽,榮獲業餘組第2名。1993年至1994年間,“瓊劇村”表演隊參加全縣性的兩次瓊劇表演比賽,都獲得業餘組二等獎。在個人比賽中,獲得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表演獎2名。
瓊劇演唱會
1995年7月18日,“瓊劇村”舉行別開生面的瓊劇演唱會,主題為《卜效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瓊劇唱腔卡拉OK比賽》。1996年春節期間,在省文體廳的策劃下,卜效村舉行農民瓊劇唱腔卡拉OK邀請賽,有瓊山、屯昌、澄邁3市縣的農民應邀參賽。
新聞報導
卜效村的瓊劇活動,引起了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原海口市委書記、現任海口市老乾協會主席周訓堂同志曾多次到該村觀看排練和演出。並在經濟上給予支持,還創作編寫了多部各類題材的瓊劇作品給該村表演隊伍演出。海南電視台、海南人民廣播電台、海口電視台等新聞單位專門拍攝專題片、錄製錄音帶,於1995年8月至9月間先後在中央電視台、海南電視台、海南省電台、海口電視台播出。同年9月8日,播出專題片《瓊劇之鄉行》。1996年3月4日,卜效村被省文體廳評為海南省民間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