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地理位置
新盛鎮位於重慶市梁平區北部,距離區政府38公里,北接四川開江縣新街鄉、任市鎮,南鄰龍門鎮,東連文化鎮,西靠四川達州市黃庭鄉。
政區沿革
1949年12月解放建立新盛鄉,隸屬城北區。1958年12月改名新盛公社。1986年成立新盛鎮。1992年10月與樂都鄉、上安豐鄉的白角、新民村合併為新的新盛鎮,將鎮政府地址(原區公所)定在新盛鎮南街1號。
政區劃分
新盛鎮現轄新盛、聯盟、永興、萬爐、三河、鐵樹、樂都、高升、金剛、五福、銀新11個村民委員會99個村民組,1個街道社區居委會4個居民組。
人口面積
全鎮總人口35458人,非農業人口4103人,農業人口31355人。全鎮幅員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21人/平方公里。
自然條件
新盛鎮地處平壩淺丘地區,有少量低山,海拔最低處443米,最高處1015米。在西山與中山之間屬平壩區域,屬於梁平大壩向北延伸的部分。氣候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溫度16.6度,無霜期272天,年平均降水量1242毫米。明月江支流在鎮內橫穿而過,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炭儲量1000萬噸,石灰石儲量1500萬噸,天然氣資源豐富。集鎮橋頭有千年黃桷古樹6株,胸徑最大可達3.5米。
經濟發展
農 業
新盛鎮以打造農業重鎮為目標,全力發展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和萬畝高產水稻示範片。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08公頃(其中水稻制種近8000畝),農業總產值2371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52元,糧食總產量20865噸,基本實現全鎮機耕機收。全鎮有養牛大戶3戶,每戶養牛50頭。有養魚大戶6戶,養魚300畝。
工 業
截止2014年,全鎮新發展民營企業55個,註冊微型企業11戶,工業總產值16817.5萬元。
商業貿易
全鎮現有綜合農貿市場2個,大型超市5個,餐飲企業36家,旅館5家,個體工商戶539個,從業人員2200人;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81萬元,比上年增長26.5%。
財政金融
201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25710.4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7000萬元;實現稅收334.73萬元(國稅109.5萬元、地稅225.23萬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5.7億元、1500萬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現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村農家書屋11個,共藏書8萬餘冊。鎮民間藝術協會1個,癩子鑼鼓吹手隊18個,農民樂隊8個,微型文化企業3個,已成功申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29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梁平獅舞傳承基地2個,陳氏太極拳少兒培訓基地1個。全年舉辦文藝匯演7場,體育競賽活動5場,播放農家大院影院132場次。
教 育
現有中學1所,教師98人,在校學生1115人;國小5所,教師131人,在校學生2365人;幼稚園14個。
醫療衛生
現有中心衛生院1個,病床75張,衛生技術人員49人。村級衛生室11個,衛生員25人。全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2920人,醫療救助470人次。
體 育
現有體育場4處,其中新盛中學實現場地塑膠化。全鎮11村1社區已安裝籃球架、桌球台。
廣播電視
現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建成數位電視中轉站1個。全鎮現有線電視用戶1300戶,已實現廣播村村響。
社會保障
2014年全鎮發放城鄉居民低保金247.05萬元,救災資金28萬元,優待金、撫恤金144.77萬元, 城鄉居保正常參保9738人,領取養老保險待遇4805人,發放養老待遇417.89萬元。
基礎設施
新盛鎮堅持高起點打造市級中心鎮和市級邊貿市場,全方位建設特色邊貿鎮,美麗新鄉村。
場鎮建設
全鎮場鎮面積2.25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5萬人,城鎮化率41%。2014年完成了場鎮立面改造1200米,人行道整治2000米,栽種人行樹450株,新安裝路燈65盞,鋪設人行地磚2000平方。全鎮有駐地花壇15個,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現已啟動實施黃桷樹濕地公園建設。
農民新村建設
新盛鎮現有新農村5個,分別是五福、鐵樹、聯盟、永興、樂都;全年新增巴渝新居40戶;改造D級危房72戶。
交通設施建設
渝巫路縱貫鎮境南北,距離開江任市火車站10公里,距文化火車站5公里。現全鎮有省道1條5公里,村道10條64公里(其中水泥路64公里),組級路168.5公里。現有1個新盛運輸公司,客運車輛40輛,日發客運160班次,可通往開江、達縣、開縣、巫溪、墊江、長壽、重慶、梁平縣城、萬州區,現已開通新文、永興、新高、樂都、五福、新雙等6條農村客運。
水利建設
新盛鎮現有水庫2座(新盛水庫容量202萬立方;滴水岩水庫12.76萬立方),山坪塘整治12口,修復永興、銀新、新盛3村10處決堤,清淤5公里;建成污水處理場1個;有1個自來水廠,年供水1.6萬立方,2014年實施場鎮供水改建工程,新鋪設管道15公里,解決2000人飲水困難;農村飲水工程在五福、樂都、鐵樹、永興等國小和幼稚園新鋪設管道管道8公里。
其 他
全鎮現有供電站,供電用戶9993戶;全鎮有民用天然氣供應企業2家,管道鋪設5村1社區,現有天然氣用戶1742戶。
本地特色
祭祀文化一條龍:全鎮現有1200餘戶農戶從事十多種規格和種類的花圈加工和銷售,年產花圈達到700萬朵,遠銷四川、陝西等十多個省市,實現年產值7000萬元。引進制香企業一個,盤大一個生產香燭的微型企業,從事祭祀產業的人員近萬人。“紙花產業一條街,祭祀文化一條龍”初見成效。
機構設定
內設 “5辦2所3中心”即黨政辦、經發辦(兼統計辦、環保辦)、綜治辦(兼信訪辦、安監辦)、計生辦、民政辦、財政所、社會保障服務所、文化服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和村鎮建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