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三師四十五團

四十五團(中心團場)位於天山南麓,塔克拉瑪乾沙漠西北邊緣,麥蓋提縣境內。地處葉爾羌河和提孜那甫河之間,屬於葉爾羌河下游沖積平原區。海拔高度1136--1163米,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20公里,規劃面積117萬畝,可耕地面積72萬畝,耕地面積20萬畝。

團場概況

沙漠中的軍墾城 沙漠中的軍墾城

境區地處歐亞大陸中心,遠離海洋,屬暖溫帶極端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洪水期從葉爾羌河引水灌溉;枯水期從前進水庫引水灌溉。本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春季氣溫上升快,但不穩定;夏季長而炎熱;秋季短,降溫快;冬季較寒冷,四季分明。團部駐地博塔依拉克鎮,距麥蓋提縣47公里,距喀什市226公里。巴(楚)麥(蓋提)公路橫穿團場中部,東至巴楚縣與314國道銜接,西至麥蓋提縣,交通方便。

團場歷史

四十五團:前身是前進五場、前進六場和前進八場。

1966年1月8日,由農二師、兵團供銷部、獨立團調來的幹部、工人為主體組建前進五場。有部分職工編入1連和工程連。同年1月13日,由兵團後勤部、工交處抽調的幹部、工人,編入2連。3月6日武漢軍區復員轉業軍人及家屬,編入3連。

1966年5月中旬,有莎車調來的456名城市居民,編為前進五場民族5連。7月22日,浙江支邊青年,編入6連。7月23日,上海支邊青年,編入7連。9月23日,北京支邊青年,分別編入4連和工程連。三省市支邊青年共1160人。到年末,全場職工人數3095人,其中固定職工2952人。

1966年1月8日,由農六師工程支隊調來的人員到達前進六場。4月8日由農六師109團3隊整建制調來的幹部工人,編入3連。7月23日,上海支邊青年,編入2連。7月28日浙江溫州支邊青年,編入5連。

1966年1月9日,由農八師抽調的幹部工人,組建前進八場。7月,918名上海支邊青年,編入4連、5連、8連。338名浙江支邊青年,編入2連、9連。

1968年10月4日撤消前進八場,併入前進五場。

1969年4月改番號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三師六十五團,同年7月改為農三師四十五團。

1975年,兵團體制改變,撤消農三師建制,改為喀什地區四十五團。

1982年,恢復兵團建制,仍沿用農三師四十五團番號。

美麗小鎮 美麗小鎮

2005年9月21日43團與45團合併,完成了一個黨委、一個機關、一套班子、一本帳的中心團場組建工作。

四十三團:前身是前進三場和團結農場。

1952年3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四師十團三營組建為前進三場。

1957年7月由麥蓋提縣示範農場組建為團結農場。

1968年10月團結農場與前進三場合併。

1969年4月,授予農三師六十三團番號,同年7月,改為農三師四十三團。

1975年5月,農三師撤消後,成立喀什地區農墾局。四十三團隸屬自治區農墾總局喀什地區農墾局管理。

1982年4月,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十三團隸屬農三師領導。

截止2005年,四十五團(中心團場)總人口2.4萬人,有漢、維吾爾、回、滿、蒙古等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70%。

四十五團(中心團場)有甘草、大芸、羅布麻等野生植物。團場主要種植糧食、棉花和水果等。是全國糧棉高產基地,1990年四十五團十五連職工張斗蘭承包的21.3畝棉花,經中科院、中國棉花學會專家鑑定,畝產皮棉198.2公斤,創全國棉花單產最高記錄。43團艾孜吾拉因於1974年和1982年當選為全國四屆、五屆人大代表,連續12年被兵師授予“先進工作者,榮立三等功3次。2001年我團產的“巴旦杏”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幾十年來,曾多次受到國家農業部、勞動部、文化部和自治區、兵師的表彰。

友情連結

貼吧: 四十五團吧

貼吧:四十五團中學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