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位於縣城繁華的龍泉大道旁,交通便利;整個校園占地87餘畝,現有建築面積16946�,總資產2000萬元左右;校內環境幽雅,綠草如茵,是永州市園林式單位。
學校現有全日制學歷生210人,在職在崗教職工38人,其中專任教師24人,占教職工總數的 63%以上,有本科學歷的23人,本科學歷達到了61% ;專業課教師 14人,“雙師型”教師7人,占50%。每個專業均有2名以上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的老師。
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50%。學校本著“服務地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的辦學宗旨,貫徹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觀念,大膽改革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面向市場,多形式、多層次的辦學路子。現開設有:數控模具、套用電子電器、計算機套用、汽車駕駛與維修等專業。
從2008年下期搬進新校之後,學校對原有校舍和設施進行了修繕和維護,校容校貌已有較大改觀;投入10餘萬元粉刷裝修了教室、寢室,改善了師生的工作生活條件;投入2萬餘元購置了熱水爐,解決了師生冬天洗澡難的問題;投入4萬餘元對校園空坪隙地進行了統一規劃,建成了一個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心花園,美化了校容校貌; 投入2.5萬元購置了200套高質量的課桌凳;投入220餘萬元,新建、改建新老實訓樓各一棟;投入29萬元購置電子套用專業設備,;入23萬元配置電腦63台;投入38萬元購置模具數控設備;投入3000多元對食堂硬體設施進行了維修改造,添置了學生宿舍床架;完善了後勤服務設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4間,有可聯網的電腦教室2間,其中一間教室電腦每台均能獨運行,有25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設立了圖書室和閱覽室,圖書報刊均能按要求訂購到位,有校外實習基地2個,校內實習基地6個。
學校辦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為地方經濟服務,按社會需求育才”為宗旨,既重理論教學,更重技能培訓,以培訓學生綜合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近幾年,學校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採取“訂單培養”的模式,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強與沿海大型企業的聯繫,逐步建立起了通暢的學生就業渠道,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8%以上。
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學校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各類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取得了一定成績,為我縣農村和社會各條戰線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實用技能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我校培養的近6000名畢業生已分布在全國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很多人都成了當地致富的“領頭人”和靠技術致富的“經濟能人”。如:大坪塘長富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友余;梘頭金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駱小軍等都是新田職業中專的畢業生。特別是近幾年,從該校畢業的學生中,自己開公司當老闆已步入“白領”階層的是大有人在。
學校積極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先後被確定“陽光工程”、“溫暖工程”和扶貧技能培訓基地,通過“定單辦學、校企合作、國家財政與慈善機構出資”的方式,面向新田及周邊縣(市)農民開展農業及其他實用技能培訓。僅2009年就開展各類培訓 38 期,共培訓2000餘人。特別是2009年11月―2010年1月,縣“陽光辦”安排我校開展的《鄉村動物防疫員》、《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服務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農民創業培訓》四期培訓班,因培訓服務好,培訓質量高,學員資料規范齊全等,得到了永州市“陽光工程”檢查組的一致肯定和好評。學校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作出了貢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添了光彩。
機構職能:
一、負責全縣中等職業學歷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對口升學、學籍、專業結構調整、辦學評估、學校科研、教研、畢業證書驗印工作。
二、負責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和初高中畢業生、轉業退伍軍人就業前的專業技能培訓。
三、負責我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籍管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實訓中心建設及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工作。
四、負責本校學歷生及經本校短期培訓學員的就業推薦工作。
五、負責外派勞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協調外派勞務人員的就業推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