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縣新生鼎
青海省平安縣作為西寧市的衛星城市,具有輻射發展的優勢,易受城市經濟外溢和工業經濟的輻射。平安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青海省州縣城市建設的佼佼者,曾獲海省建設廳授予的“青海省園林縣城”稱號,縣內標誌性建築“新生鼎”更是凸顯了平安縣以打造平安品牌為特點的城市建設思路。
平安縣城市建設自2005年以來步入了快車道,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快速發展,成為青海省州縣城市建設的佼佼者,獲得國家建設部授予的“全國城市管理先進集體”、青海省建設廳授予的“青海省園林縣城”、海東行署授予的“縣城基礎設施先進單位”、“城鎮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先進單位”等殊榮。整座縣城布局合理緊湊,道路乾淨寬敞,路邊綠樹成蔭,平安文化長廊、新生鼎、平安鍾等標誌性建築更是凸顯了平安縣以打造平安品牌為特點的城市建設思路。
千年古驛的新生
青海省平安縣平安驛自古交通便利,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漢羌爭奪的焦點地區,東漢時期的漢羌之戰(大規模的就有三次之多)一直伴隨到東漢滅亡。據史書記載,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在這裡設安夷縣,隸屬於金城郡,東漢護羌校尉便駐守在這裡。宋代築有宗哥城,喃廝羅以之為都建立地方政權。明洪武十九年(1368)設平戎驛,嘉靖元年(1522)建平戎城。清代改為平安鎮,其名沿襲到今天。
平安縣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1946年平安鎮劃歸湟中縣。解放初為湟中縣第二區、第十區、第十一區轄地。1958至1960年為紅星公社。1960年劃歸西寧市,1962年復歸湟中縣,設平安行委。1978年從湟中縣析平安、小峽、洪水泉、石灰窯、三合、沙溝、古城7個公社成立平安縣,隸屬海東地區。正式成立於1979年5月12日。
平安縣以平安品牌為主要內容旅遊開發,通過八大平安品牌景點的建設,領略平安秀美幽雅的山川、迷人的景色、古老悠久的歷史和鼎新的平安城市面貌。截至目前,僅縣城平安鎮的綠化覆蓋面積達162.4公頃,綠化覆蓋率由2002年的16.67%達到2008年的23.2%;綠地面積達151.9公頃,綠地率達21.7%,公共綠地面積26.4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5.29平方米。以平安品牌為特點的城市建設思路使千年古驛沐浴新生。
唐蕃古道的古驛新生
古驛平安是古代內地通往西
域的“絲綢之路”南線重鎮之一,亦為赴西藏“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昔日的安夷,今日的平安,是我們偉大祖國美麗富饒的一角,在波瀾起伏的歷史長河中,這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豐富、景色怡人的土地,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越發顯得生機勃勃。
古驛平安小鎮位於青海東部,居湟水河中游,東鄰樂都,西與省會西寧毗鄰,南接化隆,北與互助隔河相望。1979年5月建縣以來,經過30多年的建設,古驛平安小鎮已成為海東地區政治、經濟、信息、文化的中心。
平安驛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唐蕃古道是橫貫我國西部, 跨越舉世聞名的“世界屋脊”,聯通我國西南的友好鄰邦的“黃金路”,故亦有“絲綢南路”之稱。唐蕃古道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通道之一,是藏漢友好的見證,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貿易往來要道,是中國七大奇蹟,更是一條承載漢藏交好、科技文化傳播的“文化運河”。至今在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矗立著人們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廟,遺留著人們時代創造的燦爛文化。有研究者這樣說:“它像一條長虹,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是漢藏友好的歷史見證,被譽為是民族團結的《千年平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