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浯溪一中

新浯溪一中

新浯溪一中為原一中與浯溪三中合併後的學校,於2010年建成,與浯溪鎮鎮政府相鄰。盤龍東路以北,民生北路以東,以新一中為中心,東面是賽浯溪,南面是盤龍東路,西面是體育路與花壇,北面為下馬渡鎮。由於新學校地處浯溪鎮最北面周圍建築稀缺,一中有著空前的發展空間,是祁陽縣公立規模占地最大的中學。名正言順的浯溪第一校容。

基本信息

校容校貌

校園 校園

今年,學校已擁有一棟寫字樓,兩棟教學樓,兩棟住宿樓, 實驗室,超市,食堂,操場,以及投影樓。 操場占地更是寬廣至今以擁有六個籃球場,跑道,早地以及一些運動設施,而這些並未是新一中的最終面貌,用網遊的話來說:封測版本不代表最終品質

辦學規模

校園內 校園內

學校建築費用前期投資五千萬,學校占地165畝,按照現代化初級中學的高標準打造的一所全市規模最大的國中。學校歷屆校長比較重視學校特色教育,在學生社團建設,學校文化建設,體育比賽,中考、奧賽、學生特長培訓與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曾經取得過較好的成績,進行特色教育有一定的師資保障。浯溪一中,地處祁陽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有蘊含豐富的祁陽文化

寄宿通宿

祁陽縣浯溪鎮第一中學擁有兩種教學方式:寄宿學生與通宿學生。 前者一周的五天在學校吃住,採用封閉式教學,嚴格抓取學生的成績與特點提高,所以一般的來說寄宿學生的成績要普遍比通宿學生要好。後者的作息方式則和前者有本質的區別 每天下午放學回家不用晚自習不用出早操,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所以會利用時間的學生成績也很可能超過前者教育方式的學生。

兩者差別

出早操 早飯 午飯 下午放學 晚飯 晚自習 晚上休息
寄宿 ×
通宿 × × × × ×

師資力量

新浯溪一中 新浯溪一中

浯溪一中始創於一九五七年,曾因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教學業績享譽縣內外,為我縣培養出了數萬名學生,湧現出一批縣市聞名的人才,2010年2月浯溪一中和浯溪三中合併,這一強強聯合,組成現在新的浯溪一中,師資力量通過融合則更加豐厚:教職工200餘名,語數英理化生政史地音體美等學科有一技之長的名師薈萃,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學歷121人,大學專科學歷74人,中學高級教師18人,中學一級教師79人。

歷屆英才

祁陽名人輩出,陳薦、陳大受、歐陽利見、陶鑄等等名垂青史,觸摸歷史、尋找偉人的足跡,這一切為進行特色學校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教育資源。 我校則更是為我們的祖國甚至世界輸送了無數的高科技人才以及知識人士。我校的學生參加各界奧數以及重大的文化比賽取得了優厚的名次以及聲譽。 本詞條作者為中學生陳曉虎。

發展前景

新一中位於祁陽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浯溪鎮,地處浯溪鎮最北面有空前的發展空間,前期投資五千萬後期數額不定,由於這些豐富龐大的資源注入,新浯溪一中的發展前景可觀,讓我們這些母校的子弟成人以後都回來看看我們的母校是如何的光彩綻放,多姿多彩。

自我定位

新浯溪一中的自我定位,爭取在3-5年辦成永州市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的市一級規範化初級中學,教育教學質量高,有較高的教育科學研究水準的高標準的湖南省合格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既全面發展又學有專長,在同類學校中特色鮮明並有相當水準的優秀人才。為了使浯溪一中教育更加系統、規範、深入、紮實、有效,進一步推進學校特色工作,加快特色學校的發展進程,努力實現“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社會文明進步育人”的辦學目標,為我先發展中國小特色教育提供樣板,今後幾年,我們決定構建“目標、策略、操作、評價”四大育人體系。

特色學校校本課程簡介

在特色學校建設開始兩年內,我們擬開設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有以下三種:《浯溪碑林書法鑑賞與臨摹》《祁劇文化與藝術——國中生讀本》《中學生心理教育》。

1、《浯溪碑林書法鑑賞與臨摹》課程的主要內容為:浯溪碑林書法的形成與發展;書法鑑賞的方法;浯溪碑林書法代表作與鑑賞;筆、墨、紙、硯的介紹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執筆正確姿勢、坐姿;書法知識(常識、書風演變、視覺構成、黑白藝術);準確臨摹(筆畫分解、結構形式、章法要素);學以致用訓練;創作(集字、風格互換、書寫不同題材、書寫不同形式、書寫不同材料······)。

每天開設10分鐘硬筆書法訓練,每周開設一節書法課,學校成立書法興趣愛好小組,有專門的教師指導,每期舉辦書法展覽、評比,硬筆書法實行分段評定級別。時機成熟後與對聯結合開設創作課,人人會背笠翁對韻等對聯作品。

2、《祁劇文化與藝術——國中生讀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為:祁劇簡史;祁劇基本常識;祁劇代表作簡介與劇本選段賞析;祁劇臉譜藝術;學唱祁劇;自編自導自演祁劇獨幕劇。在音樂課中側重祁劇的教唱與賞析;學校組成祁劇票友協會或是愛好小組,每周舉辦一次祁劇講座,,每期在全校搞一個祁劇演唱賽,每一年搞一個全縣祁劇邀請賽,推廣、振興祁劇。

3、《中學生心理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為:中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個別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諮詢;中學生學習問題的心理諮詢;中學生情緒、情感問題的心理諮詢;中學生交往問題的心理諮詢;中學生心理諮詢案例分析等。在教科室下設心理諮詢室,每周舉辦心理講座,每期搞一次全校學生心理諮詢,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搞好個案跟蹤調查與分析。

特色學校建設的組織與領導

學校成立特色學校領導小組,下設顧問、組長、主任、委員若干人,由教科室負責日常工作。

學術顧問:唐曉寶鄧振周祥劉子明歐陽友徽楊仕衡

組長:劉祥順副組長:譚國繁鄧紅劉運雄尹毅輝王媛

主任:何玉芳副主任:楊愛華

委員:王松柏段方生黃東紅伍建宇楊幸莉等全體行政人員

組長負責全盤工作,其他副校長(級)領導分別負責課程開發與實施、師資培訓、教學紀律與考勤、資金籌措與後勤保障、資金監管與辦學評估等。委員在各線校長領導下負責其所分配的具體工作。

班主任、相關科目教師為主要師資來源與校本課程具體實施者。 以上為祁陽縣浯溪一中創辦特色學校前期方案參考資料。

學習歷史

1958年下期“大躍進”,縣內創辦了三所中等職業學校,即祁陽縣立師範學校、祁陽衛生學校、祁陽工業大學。設在舊養濟院內的城關鎮民辦中學停辦,國中班學生一部分到“衛校”,一部分分到“工業大學”,大部分分在“師範”,舊養濟院成了祁陽縣立師範的校址。是年秋,城關鎮鎮長匡友生為解決該鎮未考上國中的近40名學生讀書的困難,安排教師唐澤倫、張曠兩人在今龍山完小鋪面房正對面的一間鎮屬公房內辦學:一間教室,一個國中班,面積60餘平方米,校名仍稱“城關鎮民辦中學”。

1959年,學校擴招二個國中新生班,學生總數達140人,原校址遷至現浯溪鎮城南居委會裡面。

1961年秋,由於居委會要房子辦公、學校搬至浯溪村六房文家大院,借用文星三老屋辦學一年。當時教師有唐澤倫、張曠、蔣復漢、劉國孝、於福榮、陳安仁等。 1962年秋,為方便城內學生上學,學校又遷至天后宮(舊大同戲院),招收7個班,鎮長匡友生兼任副校長,負責學校日常工作,謝仲任教導主任。先後在此任教的老師有唐澤倫、曾凡夫、胡策雄、羅先傑、陳安祥、劉柱軒、蔣宜福、王興國、馬中慧、宋光力、蔣文、王麗君、敖志麗等。當時開設課程除外語因經費不足,師資不夠沒有開設外,其餘課程跟公辦國中一模一樣,學制為三年。一、二、三年級各設二個班,另加一個初三復讀班,總計400餘人。學校管理直屬城關鎮,辦學方面,始終堅持為人民民眾服務的辦學方向,在勤儉辦學與教書育人上很有特色。除課堂教學外,文體活動開展很活躍。

1964年底,學校女子籃球代表隊參加全縣國中女子籃球比賽獲第二名,學生黃冬秀參加全縣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100米短跑第二名。

1965年,學校名稱為“城關中學”,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改名為“紅衛中學”,1968年學校被迫停課,師生上山下鄉,學校不復存在。 1

969年,城關鎮重新創辦城關中學,校址設龍山(現龍山完小校址),招收9個班,另借人民國小教室招收5個班,開設了所有的國中課程。1984年,學校遷入鄧家祠堂(即現址),校名仍為“城關中學”。

十年浩劫之期,學校教育遭受嚴重摧殘,教師受迫害,學生受毒害,財產受破壞,學校實行“開門辦學”,走出去,請進來,並廢除考試制度。粉碎“四人幫”後,全國迎來了教育的春天,學校除了繼續招收國中班之外,於1978年、1984年還擴招了各兩個高中班 。

1985年後停招高中,只辦國中。

1988年,學校改名為“城關一中”。學校教育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從這一年開始,參加全縣中考(會考),一直雄居全縣第一,直至2001年。

1994年秋,由於生員爆滿,班額太大,學校借人民國小科學樓創辦了“城關一中”分校,招收5個班,300多名學生。(1995年9月遷至民生北路,改建新校,校名更為“祁陽縣浯溪鎮第三中學”)

1995年,全縣撤區建鎮,城關鎮改名為浯溪鎮,學校更名為“浯鎮溪第一中學”。

校門右面攝影 校門右面攝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