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恩施市轄鄉。面積4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7258人(2010年六普)。轄3個居委會、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新塘。
沿革
鄉因駐地而得名。早先此地是一片荒草野坡,八百多年前肖、嚴、田三姓人在此建房成街,不久被火燒毀,在被火燒後的壩中出現一水塘,故人們稱之為新塘,即新生一水塘之意,以後又逐漸建起新房,而形成集鎮。新塘解放前為恩施縣第二區駐地,解放初為第四區駐地。1952年將雙河劃為恩施縣第五區,1955年將雙河合為新塘區。1958年改為新塘公社,1961年改為新塘區。1975年撤區並社,分設新塘、雙河2個公社。1984年撤社設區。1996年12月撤區並鄉,改為縣轄新塘鄉、雙河鄉。
1996年,新塘鄉面積239.7平方千米,人口3.3萬,土家族占54.3%,轄卜塘、船艙、上房、山花嘴、挖斷山、龍家台、下塘壩、八石坪、五堡山、衙門、麻柳洞、董家灣、三角樁、杉月遼、小古龍、紅花埫、保水溪、農科村、青龍埡、椿木槽、新田坪、橫背山、茶盤、迎賓、乾溝、茶園坪、峁子山、黃村、天生橋、龔家坪、北界、果梨塘、大古龍33個行政村;雙河鄉面積188.6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上台、河溪、六石坪、肖家河、村坊、上大坪、乾坪、桂花園、小河灣、中嶺、校場壩、大溪場、上壩、下壩、白岩灣、車營16個行政村。
2001年3月,撤銷雙河鄉,併入新塘鄉。轄新塘、雙河2個居委會和蒲塘、船艙、山花嘴、挖斷山、八石坪、五堡山、上房、龍家台、下塘壩、衙門、麻柳洞、杉木遼、小古龍、紅花淌、三角樁、大古龍、青龍埡、椿木槽、新田坪、橫背山、茶盤、迎賓、乾溝、茶園、峁山、黃村、龔家坪、北界、果梨淌、天生橋、校場壩、大溪廠、中嶺、董家灣、白岩、下壩、車營、甘坪、桂花、大坪、小河、村坊、上台、六石坪、河溪、肖家河、農科、保水溪、上壩50個行政村。2004年,鄉政府駐新塘,人口49118人,面積427平方千米,轄新塘、雙河2個居委會和下塘壩、保水溪、前坪、峁子山、龔家坪、校場壩、下壩、橫欄、木栗園、河溪10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2801201:~001 210新塘居委會 ~002 210雙河居委會 ~003 220太山廟居委會 ~200 220下塘壩村 ~201 210保水溪村 ~202 220前坪村 ~203 220峁山村 ~204 220龔家坪村 ~205 220校楊壩村 ~206 220下壩村 ~207 220橫欄村 ~208 220河溪村 ~209 220木栗園村
鄉鎮概況
新塘鄉是鍾靈毓秀之地,是“鄂西林海”和“華中藥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穿山甲、棘胸蛙、紅腹錦雞等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稀動物,有珙桐、鐵尖杉、鵝掌楸等30多種國家一、二級珍稀樹種,有紫油厚朴、雞爪黃連等1700多種道地中草藥品種。
新塘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硒礦、菊花石礦、綠豆玉礦、煤礦、硫鐵礦等,尤以漁塘壩的獨立硒礦最負盛名,稱為“世界硒都”。
新塘有被稱為“稀缺性地質博物館”的紅花淌峰林自然景區,有峽谷、瀑布、古道、老街,有小橋、流水……,構成一個較完整的旅遊資源群,可占據較大的客源市場,具有較強的壟斷性和進入性。
新塘水能蘊藏量豐富,河流縱橫,溝壑密布,僅馬尾溝、木栗河就具有5萬千瓦以上水能蘊藏量。
改革開放以來,新塘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財政收入、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到2004年底,全鄉GDP總值達到1.4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5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8.20元。
基礎設施明顯加強。以恩鶴、恩紅公路為骨架的400餘公里的交通網已經形成,通村率達到83%,通組率達到60%,極大地改善了交通運輸狀況,恩紅公路線的黑色化改造升級已經完成,恩鶴線還有38公里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實施的“國家人飲解困工程”解決了3500餘人的飲水困難,提高了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了生存條件;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電網覆蓋率達到100%,結束了“老、少、邊、窮”地區的松油燈、煤油燈歷史;全鄉開通了程控電話近1000門,建成衛星通訊接收基站6座,移動、聯通無線通訊網路覆蓋全鄉;城鎮化建設水平日益提高,新塘集鎮按照州“13311”和市“1626”規劃建設,街道硬化、路燈安裝、“東鄉市場”建成,行政、教育、文化、衛生、商貿區域得到了合理布局,集鎮功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東鄉中心集鎮”地位日益突出,並形成了雙河、新田、峁山、下塘壩等衛星村鎮,促進了經濟發展。
農業產業現代化格局初見雛形,確立了“一江兩線”產業結構調整布局,形成了“一體兩翼”的調整思路,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以綠色產業為重點,以富硒資源開發為特色,長抓林、藥、果,短抓煙、芋、畜,基本建成了低山、二高山、高山三大經濟產業帶,創立了“紫油厚朴”、“漏米核桃”、“富硒魔芋”、“富硒蓴菜”、“富硒白酒”等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品牌,形成了“畜牧”、“菸葉”、“中草藥”、“山野菜”“乾鮮果”五大特色支柱產業雛形,調整總規模7萬畝以上,為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環境根本改善。二十年來飽嘗嚴重水土流失辛酸的新塘人民搶抓機遇,大力實施人工造林,通過實施“生態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天保工程”,新塘鄉營造意楊、刺槐、日本落葉松等生態林,改造荒山、治理小流域累計面積10萬畝。
全鄉森林面積45萬畝,覆蓋率達60%,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對清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生態平衡起到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新塘鄉鼓勵“路邊經濟”、“移民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社會閒散資金,轉化剩餘勞動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個體經濟私營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3500餘人,年創稅收200萬元以上。
“生態家園”文明新村建設如火如荼。廣泛開展“五改三建”的生態家園建設,一幢幢雕梁畫柱、白屋脊、白粉牆的土家農舍,一個個經濟庭園,一口口沼氣池,處處洋溢著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發展的氣息,標誌著如今的農民正在小康路上闊步前行!
通過擴大開放,內引外聯,吸引了廣東吳川金道玻璃責任有限公司、武漢市武泰閘蔬菜公司、重慶德賽電子技術開發公司、大山農業開發公司以及本地回鄉青年鄧以先等紛紛落戶新塘,投資置業,引資總額突破400萬元,在新塘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起到較強的拉動作用,成為經濟成長的新亮點。
農村經濟發展
(一)糧油作物喜獲豐收。在國家大幅增加種糧補貼、加強對優良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套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全鄉糧食將繼續保持增產增收的好局面。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8395畝,同比減少735畝,減少0.6%;總產量27757噸,同比增加960噸,增長3.6%,預計產值4160萬元。其中夏糧油“一減兩增”。一減就是面積減,全鄉夏糧面積36180畝,比上年減少了1440畝;兩增就是產量增、產值增,夏糧預計產量6132噸,比上年5368噸增764噸,增幅14.2%。平均單產169.5公斤,比上年142.7公斤增18.7%。增產原因是大的冰凍天氣又使得病蟲害的發生大大減少,有利於夏收作物生長。
其中,小麥面積4150畝,比上年減少350畝,產量415噸;洋芋面積31435畝,比上年減少1165畝,產量5658噸,比上年增789噸,平均單產180公斤,比上年增30.7公斤。洋芋市場價格是1元/公斤,與同期0.6元/公斤相比上漲了0.4元/公斤,僅漲價一項可增收233萬元。
全鄉油料作物面積12447畝,產量1301噸,預計產值780萬元。其中油菜面積10117畝,比上年增加17畝,產量1012噸,比上年減產88噸。減產原因主要是冰凍災害的影響,使部分油菜苗凍壞。增值主要是油菜價格大幅上漲,達到6 元/公斤,與同期3.60元/公斤相比上漲了2.40元/公斤,僅此可給農民增收近205萬元。
秋糧種植面積72215畝,比上年增加705畝,增加1%,;秋糧總產量21625噸,同比增加196噸,增長0.9%;單產299公斤,同上年持平。
(二)經濟作物面積擴大。
1、菸葉種植面積擴大,效益增加。菸葉產業是我鄉的傳統優勢產業,繼續擴大菸葉種植面積的同時,搞好煙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育苗、移栽、晾制上推廣新技術,使種煙的效益大幅增加。全鄉菸葉面積達到20642畝,同比增長32%,產量2300噸,同比增加300噸,增幅15%,預計產值2130萬元,比1530萬元,增收600萬元。
2、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我鄉繼續抓好蔬菜產業,全年蔬菜種植面積達30127畝,同比增加2357畝,其中反季節蔬菜面積穩定在13000畝,預計蔬菜產量34020噸,同比增加359噸。菜農收入可達2040萬元,與上年持平。
魔芋生產因冰雪災害面積減少,全鄉種植面積6019畝,比上年減少了7000畝,預計產量7524噸,比上年減產10000噸。預計產值1800萬元。
(三)畜牧業養殖效益可觀。由於以來生豬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為實現“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創造了良好條件。鄉政府搶抓畜牧產品市場價格仍居高位和國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優惠政策的機遇,通過採取示範帶動、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措施,在保持散養數量繼續恢復性增加的同時,大力發展“150”規模養殖,截止目前全鄉已完成“150”模式3個,建成了新田坪生豬養殖示範小區。預計全年生豬飼養量9萬頭,出欄4.5萬頭,預計豬肉產量3500噸,同比增加1000頭,增長2.3%;受仔豬市場供不應求和國家對能繁母豬的保險政策等刺激,全鄉能繁母豬存欄達到4896頭。家禽出籠4萬隻,預計禽肉產量60噸,同比增加7000隻,增長21.2%。大牲畜存欄5897頭,出欄500頭,牛肉產量61噸;羊存欄5560隻,出欄1500隻,羊肉產量15噸。可實現畜牧產值3750萬元,比上年增收500萬元。
(四)勞務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鄉政府搶抓《勞動同合法》頒布實施帶給農民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的機遇,按照“政府引導、強化培訓、提供服務、依法維權”的方針,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抓好“陽光工程”培訓,搞好外地轉移與本地就業、擴大勞務輸出與引導回歸創業結合,促進了勞務經濟的穩步發展,經培訓後外出打工的人數124人。2008年全鄉外出務工人數9580人,占總勞力的42.4%。鄉內一批重要工程也解決了一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渾水河大橋復建工程、雙新公路黑色化工程全線動工、馬尾溝電站復建工程、仙女湖電站開工、青龍湖電站的前期準備、水布埡庫區移民工程、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有力地帶動了新塘鄉經濟的發展。實現勞務收入3900萬元,同比增長1.5%。打工收入增加,實現了“鄉內損失打工補”。
(五)國家惠農政策力度加大,對農民的補貼發放範圍擴大、收入增加。上級財政下撥了各項惠農補貼資金合計748.9萬元,比上年465萬元增加了283.9萬元,增幅61%。其中糧食直補894739元,每畝11.56元;農資綜合補貼407.2萬元,每畝52.41元;水稻良種補貼資金220462元,每畝補貼15元;油菜籽良種補貼11萬元,每畝補貼10元;退耕還林補貼資金640710元,每畝210元;飼養能繁母豬保險補貼624300元,每頭補貼100元;計畫生育獎勵補貼115200元,每人每年600元。
(六)第二三產業產值穩步上升。華源小河灣電站預計產值100萬元,馬尾溝電站預計產值550萬元,已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體工商戶已達870戶,從業人員1220人,預計產值4200萬元,比同期上升8%。吉林胥老闆投資開發硒煤矸石,正在進行採樣、實驗和辦理採礦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