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埠正街

新埠正街簡介

新埠正街從外觀看,十分像具體而微縮了的廣州上下九路,因而又有人叫它“小廣州”街。1929年,橫瀝鎮、常平鎮和東坑鎮的謝、丁、香、朱、蘇、周等十姓兄弟在半仙山村北面籌建新埠正街。新埠正街至今仍保留有古老的牛行和三鳥行,街道兩旁北歐丹麥風情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和具有廣東傳統特色的古色古香騎樓交相輝映,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雖歷經近80年歲月的洗禮,但它始終保持著古樸淳厚的人文風情,長街小巷,燕子翩翩;尋常人家,依然保存著純樸的民風,香港亞洲電視台的電視連續劇《我來自廣州》,整個外景就是在新埠正街拍攝的。現在新埠正街已成為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曾經新埠正街

曾經是橫瀝的集貿中心
70多年前,這條街便開始出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橫瀝鎮、常平鎮和東坑鎮的朱、謝、丁、香、蘇、周等十姓兄弟就在這裡籌建新埠正街。那時的街上,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糧米、棉紗、茶葉、藥材、耕牛,從寒溪河漂來停靠在東引河碼頭的船隻,從火車站運載來的貨物,這裡便成為當時橫瀝的集貿中心,每逢墟日集市,嘈雜市聲聞於數里之外。當時,廣東省“三大牛墟”之一的橫瀝牛行設在新埠正街,牛行買賣肉牛和耕牛的生意紅紅火火,聲名享譽海外。因此也帶動了米鋪、三鳥行等商業貿易,專做錢銀兌換及港澳華僑匯款業務的第一間票號出現在新埠正街,熙熙攘攘的生意人,摩肩接踵的人潮和琳琅滿目的貨物構成了多彩的商業文化,成為橫瀝早期商業文化發源地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