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離技術(第二版)

《新型分離技術(第二版)》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出版信息

新型分離技術(第二版)

作者:陳歡林 主編

出版日期:2013年9月

書號:978-7-122-17363-8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2版1次

頁數:342頁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介紹分離過程的分類、分離原理、技術進展的基礎上,分章詳細介紹了幾類新型分離技術,包括反滲透與正滲透、納濾、超濾與微濾;氣體滲透、滲透汽化與膜基吸收;透析、電滲析與膜電解;特種精餾技術;新型萃取分離技術;吸附、離子交換與色譜分離;液膜分離及促進傳遞;其他分離技術(泡沫分離技術,高梯度磁分離技術,分子識別與印跡分離),耦合與集成技術等。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及其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化工過程設計和開發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分離技術及其在過程工程中的意義1

111分離技術的地位與作用1

112新型分離技術開拓與發展的必要性2

12分離過程的分類3

121機械分離3

122傳質分離4

123反應分離5

13新型分離技術的進展5

131膜分離技術6

132基於傳統分離方法的新型分離技術8

133耦合與集成技術9

14選擇分離技術的一般規則11

141選擇的基本依據11

142工藝可行性與設備可靠性12

143過程的經濟性13

144組合工藝排列次序的經驗規則13

習題14

參考文獻14

第2章分離過程的基礎理論15

21分離過程的熱力學基礎15

211熱力學基本定義與函式15

212偏摩爾量和化學位15

213克拉貝龍方程和克克方程17

214相律18

215滲透壓與唐南平衡理論18

216非平衡熱力學基本定律21

22分離過程的動力學基礎23

221分子傳質及其速率與通量23

222質量傳遞微分方程25

223質量傳遞微分方程特定式25

23分離過程中的物理力26

231分子間和原子間的作用力26

232溶解度與溶解度參數28

233滲透係數30

24分離因子31

241平衡分離過程的固有分離因子32

242速率控制過程的固有分離因子33

243分離因子與過程能耗的定性關係33

25分離過程的能耗分析34

251有效能的基本概念34

252分離過程的分析37

習題39

參考文獻40

第3章反滲透與正滲透、納濾、超濾與微濾41

31反滲透與正滲透41

311滲透、反滲透與正滲透41

312反滲透基本機理及模型43

313反滲透參數與工藝流程設計45

32納濾48

321納濾脫鹽率48

322納濾恆容脫鹽49

33超濾50

331超濾的基本原理50

332超濾傳質模型50

333超濾過程工藝流程54

34微濾59

341微孔過濾模式59

342濾餅過濾式通量方程60

343通量衰減模型61

35分離膜與膜組件64

351分離膜種類64

352膜組件種類64

353各種膜組件比較68

習題69

參考文獻70

第4章氣體滲透、滲透汽化與膜基吸收72

41氣體分離72

411氣體在膜內的傳遞機理72

412影響氣體滲透性能的因素76

413氣體分離的計算81

414級聯操作的形式和級數計算84

415氣體膜分離的經濟性比較85

42滲透汽化與蒸汽滲透86

421滲透汽化及蒸汽滲透原理86

422滲透通量和分離因子87

423滲透汽化膜過程的設計計算90

424影響工藝設計的主要因素91

425滲透汽化級聯計算93

426滲透汽化與蒸汽滲透的經濟分析94

43膜基吸收95

431膜基吸收及其氣液傳質形式95

432膜基吸收的傳質96

433膜基吸收的設計參數的確定98

434膜基吸收過程的套用98

習題99

參考文獻100

第5章透析、電滲析與膜電解101

51透析與滲析101

511透析過程機理101

512透析過程的通量模型102

513透析液的種類及其組成103

514透析過程的種類及其清除率103

52電滲析105

521電滲析過程原理105

522電滲析的基本理論106

523電滲析過程中的傳遞現象108

524電滲析器工藝參數計算109

525電滲析器及其脫鹽流程設計113

526電滲析中的濃差極化現象118

527倒極電滲析的設計119

528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式電滲析120

53雙極膜水解離122

531雙極膜的特性122

532雙極膜的水解離理論電位和能耗123

533雙極膜電滲析的水解離原理124

534雙極膜過程設計參數125

535雙極膜工藝構建及套用125

54膜電解126

541膜電解基本原理126

542離子電解膜127

543膜電解槽中的電化學反應及物料平衡128

544膜電解槽中的物料衡算129

545電解定律130

546膜電解槽陽極電流效率130

547膜電解的槽電壓131

55電滲析的經濟性比較132

習題132

參考文獻133

第6章特種精餾技術134

61混合物組分的相圖134

611三組分相圖與蒸餾邊界134

612剩餘曲線圖134

613蒸餾曲線圖137

614在全回流下的產物組成區 138

62萃取與恆沸精餾139

621萃取與恆沸精餾特徵及其差異139

622溶劑選擇原則141

623萃取精餾的分離因子142

624萃取精餾理論板數計算144

625恆沸精餾理論板數計算146

63反應精餾148

631反應精餾的基本特點148

632反應精餾的相平衡與化學平衡149

633反應蒸餾的動力學150

634反應蒸餾塔的設計計算151

635反應蒸餾塔形式的選用153

636催化蒸餾塔催化劑的裝填154

637反應精餾的套用155

64分子蒸餾161

641分子蒸餾的原理161

642分子蒸餾的傳熱與傳質163

643分子蒸餾裝置及設計165

644分子蒸餾的套用168

65膜蒸餾168

651膜蒸餾的基本原理168

652膜蒸餾中的傳熱和傳質169

653膜蒸餾用膜及裝置171

習題173

參考文獻173

第7章新型萃取分離技術175

71超臨界流體萃取175

711超臨界流體及其性質176

712超臨界流體萃取中的相平衡180

713超臨界流體的傳遞性質182

714超臨界流體萃取工藝及設備計算186

715超臨界流體萃取分離方法及典型流程189

716超臨界萃取操作條件選擇190

717超臨界流體萃取過程的能耗191

72雙水相萃取192

721雙水相分配原理192

722雙水相系統中的作用力194

723影響雙水相分配的主要因素195

724雙水相系統的選擇198

725雙水相萃取工藝設計199

726雙水相分配技術的套用200

73凝膠萃取201

731凝膠的種類及其特性201

732凝膠的相變溫度202

733凝膠的溶脹與收縮機理202

734凝膠的篩分作用204

735凝膠萃取設計參數204

736典型的凝膠萃取工藝205

737凝膠萃取的套用207

74膜基溶劑萃取209

741膜基萃取基本原理209

742膜基傳質方程式210

743影響膜基萃取傳質的因素211

744萃取劑選擇原則212

745膜與膜組件的選擇原則213

習題214

參考文獻215

第8章吸附、離子交換與色譜分離217

81吸附劑及其結構性能217

811常用吸附劑217

812離子交換樹脂217

813特種色譜用固定相與流動相220

814吸附劑的選擇原則222

82吸附分離222

821吸附平衡及等溫吸附方程222

822吸附擴散傳質機理224

823吸附分離特性參數226

824吸附分離工藝230

83離子交換236

831離子交換平衡與動力學關係236

832離子交換過程設計240

833離子交換器及其設計要求242

84色譜分離243

841色譜的分類和特點243

842色譜分離平衡關係及操作方法246

843色譜分離的基本參數247

844色譜分離的放大設計與最佳化251

習題253

參考文獻254

第9章液膜分離及促進傳遞255

91引言255

92液膜的形狀和分類255

921液膜的形狀255

922液膜的分類256

93促進傳遞及載體256

931促進傳遞原理256

932載體的選擇257

94液膜分離機理及傳質方程257

941無載體液膜257

942有載體液膜258

95液膜製備及其分離操作過程261

951液膜的組成261

952液膜製備方法及其使用263

953液膜的穩定性265

96液膜分離技術的套用266

961乳化液膜處理含酚廢水266

962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回收267

習題268

參考文獻269

第10章其他分離技術271

101泡沫分離技術271

1011基本原理272

1012泡沫分離的設備及流程275

1013影響泡沫分離的因素277

1014泡沫分離過程的設計計算和理想泡沫模型279

1015泡沫分離新發展285

102高梯度磁分離技術286

1021高梯度磁分離技術的原理287

1022高梯度磁分離設備289

1023高梯度磁分離技術的套用292

103分子識別與印跡分離295

1031分子識別特徵296

1032分子識別體系296

1033分子識別機理以及印跡分離模型301

1034分子印跡技術的套用306

習題310

參考文獻311

第11章耦合與集成技術313

111反應分離的耦合與集成過程313

1111催化膜反應器313

1112滲透汽化膜反應器315

1113膜生物反應器318

112分離分離的集成過程320

1121膜與吸收汽提的集成320

1122精餾滲透汽化集成321

113耦合與集成過程的建模324

1131平推流集成過程建模325

1132全混流集成過程建模326

1133間歇式集成過程建模327

114集成過程的設計最佳化329

1141Aspen Plus軟體模擬設計329

1142McCabeThele圖解法設計330

習題334

參考文獻334附錄336

附錄A電解質水溶液的滲透壓參數336

附錄B聚合物膜材料的溶解度參數337

附錄C常用溶劑的溶解度參數338

附錄D無機離子和離子對的自由能參數(25℃)339

附錄E鹼金屬陽離子和鹵族陰離子的自由能參數(25℃)339

附錄F有機離子的自由能參數(25℃)339

附錄G結構基團對Ecoh,i和Vi的貢獻340

附錄H結構基團對溶解度參數的貢獻3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