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亞陶土燒制高6.0厘米;直徑18厘米
烏爾(伊拉克),第八次發掘,1929-1930年
烏魯克和捷姆迭特那塞爾時期
這個樸拙的陶碗被稱為“斜沿碗”(BRBs),這種類型的碗在烏魯克時期遍及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地區,極為普遍。由於這種類型的陶碗時常被發現,因此在烏魯克地層的考古發掘中被戲稱為“比泥土更普通的東西”。事實上,它們經常占到了這一時期遺址中陶器總量的四分之三。儘管這些陶碗表面粗糙,而且隨處可見,但它們仍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涉及到早期美索不達米亞的社會、殖民與城市化等最重要的問題。
詳細信息
這個陶碗大體是圓錐形的,帶有平坦的底部和引人注目的口沿。它的表面一點也不光滑,通過將粗糙的泥土壓入一個基本的模型中而被快速製作出來。這個陶碗在很大程度上用乾草粘合,也就是說泥土中加入了大量乾草以使其更為結實並有助於燒制。但是在燒制過程中,乾草被燒掉了,器壁上就留下了不少拉長的洞口。事實上,這個碗的洞孔非常多,以至於它根本無法盛放液體,水會很快滲出流走。這種碗的製作相對簡單。一旦泥土和柔韌物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將這些充滿韌性的混合物粗糙地灌入一個模具中並用火燒制。由於採用從上向下澆灌的方式來擠壓厚稠的泥漿,模具邊緣往往覆蓋了一層又一層泥漿。這些多餘的泥漿可以用一個手指快速抹掉,因此形成了“斜面邊緣”這一典型特徵。泥土上還會出現手的壓痕,這正是手將泥土灌壓到模具里的結果。許多完成的碗,包括在這裡展示的這隻,在碗內底部都有清晰的手指或指關節的痕跡。然而奇怪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個製作如此普遍器物的模具被發現。一個可能的答案是,模具根本不是人造的,而是地上挖出的一個簡單凹洞。人們可以挖出許多有如此傾斜角度的小洞,再把泥土全部放入其中。當泥土幹了以後,碗便可以被移出拿到任何地方去燒制。或者人們也可以用乾草或其他燃料將挖過小洞的區域完全覆蓋,再用土、陶片等等將整個地區罩住,以便有助於保持溫度。在這個湊合著建起的窯址中,一整批泥碗與冷卻後將被從灰燼中挖出的成品同時燒制。
這些碗上沒有裝飾,完成迅速,質量粗糙,令人不禁追問製作它們的目的。這與當代可以被隨意處置的“紙盤”有點相似,由於既普遍又便於製作,這種碗對於它們的使用者來說一點都不重要,用過即被丟棄。但是,由於它們不能盛裝液體,它們不會是用於喝水或放流質食物的碗。它們可以用於盛放耐消耗的乳酪,或者更有可能是裝乾燥的日用品,例如穀物。有些地區的出土實物支持了後一種觀點。
首先,穀物在美索不達米亞文化中非常重要。灌溉田地生產了大量大麥——一種重要的穀物來源。穀物及其產品,諸如麵包和啤酒,在楔形文字文獻中被頻繁提到,而且經常被列為分發給勞動者的救濟品以支撐加劇社會複雜化的勞動分工。還有,最早表示“吃”的楔形文字元號就是描繪了一個人朝向一個三角形碗,口沿翹起,這個碗經常即被稱為斜沿碗。
其次,穀物似乎是蘇美爾人重量度量體系的基礎,180顆大麥粒是1舍克勒(shekel)(古希伯萊或巴比倫的衡量單位和錢幣)。穀物或許同時也可被用於測量容積,這一點是得到證實的。在烏爾第三王期,大約306公升大麥相當於1舍克勒銀子(大約8.4克)。更為重要的是,許多文獻(有些甚至是烏魯克遺址中已知最早的)記載了在一些特殊的分配方法中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就是穀物。事實上,如果勞工被徵募完成像挖鑿灌溉水渠這樣的大型社會工程,他們就不可能種地或者生產他們自己的食物,必須由事先準備好的中央儲備給養。
最後,這種碗趨向於製作成相同的普通尺寸,這似乎表明在它們的製作過程中有粗略的標準化生產的想法。統計分析顯示出三種主要的容積:450毫升、650毫升和900毫升,有一種最常用的尺寸,大約為三分之二公升。一種名為sila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容積度量標準,估約850至900毫升,“斜沿碗”則大約是這一標準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二以及等量,用於穀物的定量分配。當給大批勞動力分發報酬時就需要大量這樣的碗,而等到一個分發期結束,這些碗本身就不再那么有用了。它們不得不被快速而廉價地製作,並被製成大體標準的尺寸。陶碗發現的數量和標準容積的趨勢使這種假設顯得十分可信。然而不同的尺寸之間確實也存在差異,況且任何如此快速製作,尤其是那些在粗陋的挖洞中製作出的產品,都不可能是完全標準化的。
這種陶碗在受到烏魯克文化影響的很多近東遺址中都有發現,有些距離烏魯克遺址所在的南部沖積平原非常遙遠。這些遺址,諸如土耳其的Hacinebi Tepe和敘利亞的Tell Brak,呈現出當時烏魯克的建築和物質文化風格的一些方面。事實上,斜沿碗並不是這些遺址中唯一的外來品。相反,它伴隨著許多其他受到烏魯克管理的跡象,包括用“記分石”增強計算,用印章和封印來進行授權,甚至還有書寫的早期形式。對遠離源頭的烏魯克因素的吸收和轉化過程有時被稱為“烏魯克擴張”,或者甚至是“烏魯克世界體系”,它證實了這種文明在急速城市化時代的獨特影響。
但是,除了可能的穀物配給,這些陶碗明顯還可以用於不同的目的。有些碗出土時內壁塗有一層瀝青,好像是用於盛放這種瀝青類的物質,或者是將其在碗中混合,以方便在不同的場合使用。有些碗好像在熔煉銅的過程中使用過。如果它們是標準化的,那么它們就能夠成為很好的測量杯,在任何需要定量混合的工序里使用它們都將具有重要意義,諸如它可以實現按照一定比率來進行熔煉,或者把瀝青與其他物質相混合,使其成為一種更好的防水材料。因此,這種簡單的碗對一個作為整體的古代社會來說具有多重含義。這種遍及各處的碗被當作行政管理、製造業以及觀念進程上的指示器,向人們揭示了美索不達米亞在其迅速發展出第一批古代城市時的大量信息。
本詞條著作權由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連結、轉帖或以其它方式複製傳播,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