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塘

斜塘

斜塘鎮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斜塘地名最早見於文獻是南宋淳佑年間,距今760多年,是一塊歷史久遠的老字號品牌。最初的斜塘集市是在今旺墓村一帶。明清時,集市向斜塘河以北轉移,形成集鎮。清初,因商業繁榮,人口增多,斜塘集鎮大體以中塘江為界一分為二,俗稱南斜塘和北斜塘。北斜塘在鹹豐年間毀於戰火,南斜塘因金雞湖堤壩建成,經濟漸盛,形成了一條商鋪林立的著名街市,即現在的斜塘老街。民國初年,吳縣政府在南斜塘設斜塘鄉治所。1930年,斜塘商家集資建成“慰民橋”,方便斜塘河南岸人民來老街購物,使老街一度相當繁榮。

基本信息

斜塘老街?

斜塘老街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在園區 婁葑鎮(原斜塘鎮)。

法華寺和重元寺

法華寺在原斜塘鎮盛墩村。始建於東晉,南宋嘉泰年間重建,後毀於兵燹。清康熙六年再建,規模較大占地20多畝,據當地百姓說有5048間。鹹豐十年,再次毀於戰爭。同治十二年,部分寺廟(觀音殿)再次重建恢復,規模僅為24間,有僧眾10人。上世紀五十年代寺院舊房改建成鄉辦中學。

重元寺在唯亭鎮北。建於唐會昌三年(843),當時是“吳中巨剎”。上世紀六十年代尚有三間廟宇存在。寺前有石經幢一尊,石經幢周約二圍,高丈余,四面皆鐫佛經語,字法渾成,在顏體與柳體之間。“文革”期間寺廟、石經幢均被毀,寺基仍在。

宋代土地廟

在園區婁葑鎮(原斜塘鎮鎮南旺墓村),現屬獨墅湖高等教育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旺墓(又稱王墓)一帶為古代蘇州至松江的重要水上驛站,是古代蘇州東郊的一個較大規模的貿易集市。該廟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其結構富有宋代特色。始建時間無考,據當地民諺“先造王墓土地廟,後修觀前三清殿”,估計始建於南宋。廟東側河上有明代所建的永安古橋。1997年園區撥款重修土地廟。

張士誠墓

在園區婁葑鎮(原斜塘鎮),1960年被列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因行政區劃調整,改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張士誠(1321年─1367年)是元末農民起義的主要領袖人物之一。泰州白駒場人,小字九四,初以販鹽為業。1353年在泰州起義反元,自稱誠王,國號周。其部隊曾擊潰元丞相脫脫率領的四十萬大軍,在起義軍中影響很大。1356年張士誠入據平江(今蘇州),並遷都於此。

張士誠在蘇州,不僅秋毫無犯,還開倉濟貧,興修水利,獎勵農商,善待文士,在農民、商人和文人中深得民心。1367年,朱元璋攻破蘇州城,張士誠被俘。解送金陵(今南京)後,張自縊而死。屍體被蘇州人秘密運回,葬在城東遠郊的斜塘。朱元璋下令重課蘇州賦稅,並強迫蘇城百姓遷徙邊地,造成明初蘇州一時民生凋謝,人口劇減。蘇州百姓則因此而更念張士誠的好處,民間習俗每年農曆七月卅日燒“九四香”(後訛傳為“狗屎香”),紀念張士誠。

高啟故里

高啟(1336~1374),長洲(今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名列“吳中四傑”之首,是中國文學史上元末明初時期最重要的詩人。其詩文編為《缶鳴集》、《高太史大全集》、《扣舷集》和《鳧藻集》。

高啟住在今勝浦鎮青丘浦一帶,自號青丘子。其人生富有傳奇色彩。元末,高啟控訴戰亂,肯定張士誠的政策和治績,但未出仕。明初,他受朱元璋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赴,折返青丘浦,靠授徒為生。後被朱元璋藉故腰斬於南京,年僅38歲。

高啟詩作雄健有力,質樸真切,富有生活氣息,一改元末以來的縟麗詩風。高啟一生在外為官僅三年,長期居於鄉里,他的大量詩歌是真實描寫當時農民勞動生活的,反映了人民疾苦,寄託了深沉的感慨。

尤侗故里

在原斜塘鎮斜東村,舊宅無存。尤氏多名人,以清初著名詩人尤侗(1618年-1704年)最為重要。尤侗後來遷居葑門,但尤家園是他的真正故居。

順治年間尤侗以貢生任永平府推官,因鞭撻旗丁而被黜。六十多歲才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

尤侗深受到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的賞識。但他的《西堂雜俎》在乾隆時代被列為禁書,《四庫全書》不予收錄。尤侗著作浩繁,他的詩文大多在讚美家鄉自然景色的同時表達青年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心情,常有新警之思,雜以諧謔,每一篇出,人所傳誦。他的雜劇創作也頗有成就,所作《桃花扇》《黑白衛》二傳奇,膾炙人口,為時人推崇。尤侗論詩,見解獨到,主要在於他將宋詩與唐詩置於平等地位,對後世學術界有重大影響。

現斜塘為蘇州工業園區婁封鎮管轄,經濟發達,位於金雞湖東岸,其中有聯豐廣場-蓮花商業街-順達廣場等商業街,交通也比較發達,有直通市區的518路178路等公車。

斜塘土地廟?

斜塘土地廟:蘇州磚木房屋第二老壽星

蘇州地區的建築,只要不是店鋪,大門一般都是朝南開的。這種造法,可以讓建築冬暖夏涼。但園區境內有隻“斜塘土地廟”,大門卻是朝北開的,顯得個性十足。而據專家考證,這座小廟竟然是蘇州地區現存磚木房屋的“第二老壽星”,年紀僅次於玄妙觀三清殿。

斜塘土地廟就在如今的星湖街東側、獨墅湖高教區入口處,與高教區不鏽鋼環型建築“升華”和一幢幢現代化大廈相映成趣。小廟西面300米就是波光粼粼的獨墅湖,東北面則有一座三節平板石橋———永安橋。走進小廟,小廟“T”字型的平面布局清晰可見,其中“—”是南面的正殿,一共3間;“I”是與正殿相連的廊廡。楠木構件,月牙型梁架,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深邃的歷史隧道。

這隻袖珍小廟大門為啥朝北?民間對此流傳著好幾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小廟的土地公公在一次賭博中把自己的妻子輸給了北面的土地公公,於是他只好把廟門開到了北面,以便能隨時看到離自己而去的妻子。另一種版本是,以前小廟裡有一個年輕和尚,動了塵念,看中了北面一隻庵堂里的小尼姑,就把廟門朝北開,這樣就能早晚看到自己的“夢中情人”了。

在專家們看來,小廟大門朝北,是因為南宋初年大批百姓避戰亂南遷,小廟所在的王墓村地處蘇州近郊,又扼守水路要衝,是古代蘇州到松江的重要水上驛站,所以不少北方百姓就把家臨時安在這裡。後來宋金議和,南宋朝廷偏安一方,搬遷到這裡的百姓無法返回故里,只好永久定居在這裡。為排解思鄉之苦,在修土地廟的時候,他們就把廟門開在了北面,一則告慰遠在北方的先祖,二則表達遊子不忘故里之意。這與“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的現象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隻並不起眼的小廟,憑啥認定是蘇州現存房屋中的第二老壽星呢?原來,1996年,蘇州文管部門工作人員去斜塘接收文物,聽到當地百姓口頭流傳著“先有王墓土地廟,後造蘇州玄妙觀”的說法,他們立即來到現場,勘查、測繪後發現,斜塘土地廟結構完整,建築基礎從宋代至今未作變動,確實十分古老。當然,玄妙觀三清殿是南宋前期建築,斜塘土地廟地面以上部分已具有明初的風格,因此從歲數上說只能屈居“老二”。

儘管如此,斜塘土地廟在建築史上依然擁有極高的地位。1997年,蘇州市政府還專門撥款整修斜塘土地廟。2002年10月,該廟和永安橋一起,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值得一提的是,園區以前還有唯亭延福寺、重元寺、斜塘法華寺等寺廟。如今,重元寺重建工程已經啟動,在保護與恢復文物古蹟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斜塘社區現狀

斜塘地區已經形成完善的社區,如蓮花新村一區至八區、蓮香新村、荷韻新村、金色尚城、橄欖灣、玫瑰灣,綠洲別墅,名湖花園,榮域,蝴蝶灣,星湖名軒、東湖林語等。斜塘社區已經擁有非常完善的商業配套,如聯豐廣場、順達廣場、蓮花商業街,金色尚城沿街商鋪等。

斜塘鎮志?

圖書內容?

本志記述了該鎮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斜塘斜塘

圖書信息?

編纂單位:斜塘鎮志編纂委員會

編纂人員:俞文浩

出版單位:方誌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年08月

ISBN:7-80122-606-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