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鰭若鰺

斑鰭若鰺

斑鰭若鰺(學名:Caranx praeustus)為鰺科鰺屬的魚類。分布於印度洋、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斑鰭若鰺
拉丁名稱Caranx praeustus
英文名稱Fringe-finned trevally
地方名稱\
作者單位\
中文門名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Vertebrata
中文綱名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鱸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鰺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屬名裸胸鰺屬
拉丁屬名Caranx
分布類別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I,Ⅷ,I-22~24;臀鰭Ⅱ,I-19;胸鰭19~20(多半為20);腹鰭I-5;尾鰭17。惻線上有普通鱗63~73個和棱鱗22~30個。
體長136~166毫米。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體長為體高的2.69~2.9倍;為頭長3.39~3.57倍。頭側扁,頭長為吻長的3.15~3.42倍;為眼徑4~4.57倍。吻稍長於眼徑。脂眼瞼不很發達,口裂始於眼下緣的水平線上,前頜能伸縮,上頜後端達眼前緣與瞳孔前緣間之下方。牙細,上頜前方有3~4列,側面3列,下頜前方有二列或一列,側面1列,犁骨牙群呈人字形,齶骨牙帶呈條形,舌面中央牙帶呈桿菌形。舌短。鰓蓋條7。鰓耙10~13+23~25。有假鰓。
頰,鰓蓋後上緣,眼後上方,胸部,身體均被小圓鱗,第二背鰭與臀鰭有高的鱗鞘。側線前部彎曲不大,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9~l0鰭條下方,彎曲部長於直線部,為後者1.06~1.25倍,側線上有普通鱗63~71個(當中56~66個在彎曲部,5~12個在直線部的前部)和棱鱗22~30個。棱鱗細弱,存在於側線直線部的大部分上。
第一背鰭有-埋於皮下的向前平臥倒棘與8鰭棘,棘間有膜相連。第二背鰭有一鰭棘22~24鰭條(一般多為22-23),鰭的前部鈍直,不呈鐮形。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有一鰭棘19鰭條,前方有二粗棘。胸鰭略等於頭長,腹鰭略等於1/2頭長。尾鰭叉形。
背部灰色,腹部銀色,第二背鰭前部有一深黑色大斑,頂端白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沿岸水域, 有時在河口或河口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