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綜合體

文體綜合體

文體綜合體 是指在城市區域之中,以文化生活和體育休閒為核心,包涵了文體活動、休閒娛樂、集中商業、 主題餐飲、健康居住、特色酒店等城市功能,在空間複合的基礎上互相影響、互為促進,是一組多功能、高效率的街區群體設施。該設施作為城市活動中心,著重凸顯文體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各業態之間的最佳化組合所帶來的集約效應。 文體綜合體不僅是一組各類功能在空間上堆砌而形成的多功能建築,成功的城市文體綜合體應使得各類功能在物理組合的基礎上最佳化排列,將體育文化、日常消費、休閒娛樂、商務活動等城市功能有機組合,同時合理安排人流、商流、物流等各類動線,從而在各個功能之間形成“化學反應”,最終達成高效工作、幸福生活、快樂消費的“城市活動中心”。 新生的城市文體綜合體是當前城市綜合體的升級版本,是城市綜合體2.0,它將逐漸演變為都市中主流的生活消費形態,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大力倡導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改善民生”思想的指導下,順應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所帶來的消費需求轉型,城市的功能結構和外在形態開始了新一輪的更新進程。

產生背景

經濟發展

文體綜合體 文體綜合體

卡爾馬克思曾經說過:資產階級在100年間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所有世代創造的合計都要高。而在之後

的100年間,人類社會又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即服務業的出現和服務型社會的產生。服務業的出現也終結了馬克思關於“資產階級必將衰亡”的預言。

當前,各已開發國家和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大城市中,第三產業的勞動力已占全部勞動力的一半以上。服務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從根本上將人們從長時間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現代人由此獲得了較過去多得多的閒暇時間。

在我國國內的人均GDP超過3000美金,許多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8000美金之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文化生活、體育活動和更加豐富的城市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聚集

文體綜合體 文體綜合體

200多年以來,以美英德法等國為代表的西方已開發國家基本實現了所謂“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或超過了80%。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持續,我國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斷膨脹,預計未來30年,我國的城市人口將增加5億人,總體達到10億人左右的水平。而城市人口的聚集和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城市形態和城市業態的不斷升級和轉型。

城市的升級發展,帶來了城市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礎上更好滿足市民需求的重大課題。普通的城市綜合體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城市文體綜合體是普通城市綜合體的升級版本,與普通的城市綜合體相同的是,它的產生和存在基礎都是源自於城市自身的發展和集聚:

 城市規模擴大和城市化程度提高;

 城市化的進程導致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土地緊缺

 相鄰建築綜合體集群形態出現;

 城市建築群功能集約化更高,規模更大;

 交通網路提升,聯繫更緊密。

而與普通的城市綜合體不同的是,隨著後工業時代的來臨,人們開始追求豐富多彩的個性城市生活,城市文體綜合體的發展源自於人們個性化要求的高漲以及對幸福生活的新追求。

政府支持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發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令。城市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完全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也與省市各級規劃相匹配。體育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文化作用,以健康、運動、養生為核心的全民健身運動是國家大力提倡的。

城市文體綜合體的開發建設符合政府要求。當前,城市的開發建設發展到了綜合開發的高級階段。即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和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在城市全局或局部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建設、協調開發、統籌經營,以求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城市建設方式,它注重建設全過程的互相配合、協同發展。與城市文體綜合體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式不謀而合。

理念變遷

20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興起一個城市規劃的學派,這個學派認為城市需要設計,不能僅僅從地理和土地利用的角度來看待城市的規劃,而需要根據人的需求和城市的發展,來確定城市規劃的方式和內容。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個新的學科出現了——城市設計學。

這個學科的代表人物是亞歷山大克利斯朵夫,他有一段話是這么說的,“當我們觀察過去最美麗的城鎮時,總是會對某種‘有機感’留下深刻印象”。在過去的城市之中,工業化是城市的主流,而在工業化這個主流的影響下,城市規劃是按照功能嚴格分區,將城市劃為“居住區”、“商業區”、“工廠區”和“商務區”,這個時候的城市是無機的,是不鮮活的。每天早晨人們坐著通勤車跨過不同的區域去工廠,晚上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居住區,白天的居住區一片靜寂,晚上的工廠區一片黑暗。人們開始逐漸忘記了城市存在的首要目的是改善人和社區的生活質量。提及城市,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巨大的建築物和汽車,而非美麗的窄街和廣場。“社區”的廣泛需求被簡單化。

而從城市發展的“單一思維”走向“開放思維”,從“無機”走向“有機”,是城市文體綜合體出現的理念變遷。當人們普遍認識到“有機”的重要性,城市重新把人的感受、社區的需求作為發展的最終目的。熱鬧的廣場、面向社區客群廣泛的文體活動、培訓兒童的學校、小型圖書館、影劇院、少年活動的籃球場、主題特色餐廳、咖啡館就會取代原有的大而無當、與生活存在遙遠距離的大型體育館和業態重複的大型商業。

典型特徵

中型尺度空間

文體綜合體 文體綜合體

城市文體綜合體是與城市規模相匹配,位於城市主要區域內,與城市幹道(主幹道或分幹道)相連,周邊5公里內有較多的居民區。擁有中型尺度空間。

所謂中型尺度空間,是指擁有一定的建築規模和較大的公共空間尺度,與城市文體綜合體功能的多樣性相匹配;另一方面,大小適度的公共廣場、寬窄相宜的商業街巷使得整體空間宜於步行和日常文體休閒活動。

豐富多彩的文體公共活動

與普通的城市綜合體不同是,文體綜合體擁有較大的公共空間尺度,並充分利用這些空間,一方面建設多種類型的文體公共設施,另一方面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活動。

美輪美奐的文體景觀設計

針對具體城市的文化特徵和文化底蘊,套用現代城市設計、環境與行為理論進行景觀與環境設計是城市文體綜合體的重要特徵。通過標誌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鋪裝、照明等手段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宜人的環境。景觀設計中既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又體現出和充滿活力的健康時尚的意向。綜合來看,文體綜合體本身,就是一個代表城市發展和幸福生活的景觀具象。

各功能之間有機連線

城市文體綜合體將不同時間段、不同種類的功能組織在一起,使其各部分的活動組織有序,而且各功能之間有機連線,使得人流共享、互相促進和提升,提高整體的利用效率。無論是工作時間還是工作之餘,整體建築都充滿生機和活力。

構建多通道的交通體系

構建多通道的交通體系,通過對地下層、地下夾層、天橋層的有機規劃,將建築群體的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街道、捷運、停車場、市內交通等設施以及建築內部的交通系統有機聯繫,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體系,形成豐富多變的空間交通體系。

設施的人性化和科技化

從建築和設施的角度講,文體綜合體強調設施的人性化和生態化,減少道路用地,增加公共空間和綠地。通過合理的建築設計、道路尺度、公共廣場、“郵票綠地”的規劃來加強文體綜合體的人性化特徵。

同時,文體綜合體又是高科技設施的集合。室內交通以垂直高速電梯、步行電梯、自動扶梯、露明電梯為主;通訊由電話、電報、電傳、電視、傳真聯網電腦等組成;安全系統通過電視系統、監聽系統、緊急呼叫系統、傳呼系統的設定和分區得以保證。

開發原則

易於發生人際交往

將鄰里關係的概念導入文體綜合體之中,通過合理有序的文化活動、體育活動的策劃和舉辦,使得文體綜合體成為一個城市核心之中的大型社區活動中心,在這個鄰里中心裏面,周邊人群不僅僅過客,而且能夠深度參與其中,易於發生人際交往。

緊湊和便利相結合

城市文體綜合體具備完整的城市街區的特質,是建築向城市人居多樣化、城市價值複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逐漸發展的結果。在開發時應注重緊湊和便利性相結合的原則。城市文體綜合體的中等尺度和多種功能,要求整體布局比較緊湊,與此同時,要求文體綜合體具備豐富的業態,給周邊社區帶來的巨大的生活便利。

健康、快樂和品位

提供充足的運動設施和文化設施,舉辦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得周邊社區居民能夠廣泛參與,快樂從容地進行健身、娛樂、休閒等活動。此外,發掘城市固有的文化基因,通過建築和多種形式的展覽進行詮釋和渲染,潛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

體育文化綜合體,簡稱文體綜合體,是 集大眾體育、文化休閒、商業娛樂、健康居住為一體的城市中的體育文化主題綜合體。是區域內最具影響力的體育/文化/創意生活首選目的地,是城市發展的創新典範。

城市的副中心建“ 體育文化複合體”,提供多界面、專業化的功能服務。其實這也是大中型城市的一個發展方向,把城市功能集中在一個較小的區域內,比如說在2個平方公里集中建設可以容納數萬人的綜合區域,以體育文化作為靈魂和吸引核,同時滿足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娛樂、教育、醫療等基本需求,高效利用空間、極大地提升城市效率,同時,也極大地提升普通人的生活質量。

一談文體綜合體,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它應該是大體量的、複合型的。人們可以在文體綜合體中待上一整天,有得玩,玩不累。但是過大的項目體量將帶來一系列配套的問題,例如停車、交通等方面存在不方便,輻射半徑也相應較大才可能有作足夠的人流量支撐。但從易到達性來說,這樣的項目未必那么湊巧地就在我家旁邊啊!但要是有個可以鍛鍊和玩耍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不需要太大,但是一定是能夠覆蓋社區中大部分人群的基本文化交流和體育運動需要的綜合性服務設施,我可以帶著孩子在這裡嬉戲遊玩,也可以獨自尋找一個讀書空間,老人可以在這裡下下棋、跳跳舞,這些公益性的空間需求是與周邊的餐飲、購物等商業形態結合在一起的,應該類似新加坡的鄰里中心。這種類型的小型社區文體綜合體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可以很好地彌補大型文體綜合體在輻射半徑方面不足。而兩種類型的文體綜合體,我認為都有各自市場空間,只是從定位和設計的角度就需要非常有針對性,甚至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組合,從功能上形成互補,從文化特性上形成錯位,在成熟的商業運營模式下,也可以根據每個社區的文化特點和需求,營造區域性的文化氛圍,通過文化紐帶的連結,將公益文化設施、商業設施很好地連結在一起,各自發揮作用,又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公共文化和建設設施可以帶來大量的人流,而人流量增加和停留必然會衍生出商業需求,所以二者得以形成很好的共生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