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渡口岸

文錦渡口岸

文錦渡口岸,位於中國深圳和香港之間,以供港鮮活產品過境為特點的公路客、貨運綜合性公路口岸,是供港鮮活產品的重要通道,內地的供港鮮活商品經該口岸出境。

基本信息

簡介

文錦渡口岸 文錦渡口岸

文錦渡口岸,位於深圳市羅湖區南面、香港新界北面,由兩座公路橋與新界香港相連,是以供港鮮活產品過境為特點的公路客、貨運綜合性公路口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深圳市與香港之間一個陸路邊境口岸,港方口岸稱為文錦渡管制站,中方口岸稱為文錦渡口岸。除了已領有通行證的私家車、貨車及長途汽車外,現時旅客亦可經由文錦渡來往香港及深圳。

由於文錦渡口岸位於深圳市中心,深圳市政府長遠而言希望將之搬走,現正與香港政府計畫於香園圍/蓮塘設立新口岸取代。

文錦渡口岸是改革開放前深圳僅有的兩個陸路口岸之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改革開放前,文錦渡只是供港鮮活商品的貿易口岸,1978年10月建成公路橋,1985年2月新建一座公路橋,實行入出境車輛分橋行駛。配合治理深圳河工程,原出入境橋被拆除,新建一座出入境雙向橋於2005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改造,目前口岸區域占地面積13萬多平方米,共有20條汽車檢查通道,其中,小汽車、客車檢查通道2條(入、出境各1條),貨車檢查通道18條(入境10條,出境8條)。另有12條入出境旅客檢查通道(入、出境各6條)。口岸的總體設計是:日汽車流量10000輛次,日旅客流量3000人次。1991年入出境車輛335萬輛次,日均9181輛次,2004年,經該口岸入出境車輛277萬輛次,日均7562輛次,年均下降0.5%。這是由於皇崗口岸投入使用分流等因素造成的。1997年後,該口岸入出境車輛穩定在日均7000輛左右。

貨檢每日7:00時開閘,22:00時關閘,運行15小時;旅檢每日7:00時開閘,22:00時關閘,運行15小時。

發展沿革

文錦渡口岸 文錦渡口岸

8月26日早上7:00時整,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正式恢復運行。上午9:30時,省口岸辦主任吳軍、副市長張文、以及市口岸辦、深圳海關、深圳邊檢總站、深圳檢驗檢疫局、市建築工務署等各有關單位領導來到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現場檢查首日通關運行情況。

文錦渡口岸旅檢場地改造工程是《粵港合作框架協定》的重要內容,屬深圳市政府的一個大型基建計畫,目的是長遠提升通關能力,降低對旅客的影響。經深港協商,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定於今年8月26日正式恢復運行,這是特區33周年紀念的獻禮,也是前不久許勤市長與香港特首梁振英會談時達成的一致意見。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恢復運行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社會影響。

8月19日,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通過省口岸驗收組的驗收。8月26日,客運區域正式恢復運行。口岸開關閘時間:7:00 —22:00,通關方式為:旅客從文錦渡口岸出境廳經中國邊檢查驗後,乘坐巴士前往香港邊檢接受查驗。

口岸建設大事記

2011年5月,文錦渡口岸旅檢場地改造工程正式動工;

2011年10月,文錦渡口岸旅檢場地改造工程主體部分全面開工;

2011年11月18日,基礎工程施工完成;

2012年1月10日,停車樓結構封頂;

2012年3月29日,聯檢樓結構封頂;

2012年7月30日,停車樓鋼結構施工完成;

2012年8月30日,聯檢樓鋼結構施工完成;

2012年10月15日,幕牆工程施工完成,外架全部拆除;

2012年11月5日,室外工程全面啟動;

2013年1月20日,室內裝修工程基本完成;

2013年5月8日,竣工驗收完成;

2013年6月21日,消防驗收完成;

2013年8月19日,客運區域通過省口岸辦驗收組的驗收;

2013年8月26日,客運區域恢復運行。

改建工程

2012年3月29日,新建聯檢綜合樓實現封頂 2012年3月29日,新建聯檢綜合樓實現封頂

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改造工程項目於2006年底立項,2009年底完成前期全部報建工作,2010年2月封關,2010年5月開始前期工程及臨時通關設施建設,2011年5月開始樁基工程,2011年10月主體工程正式動工,2012年3月主體封頂,2013年5月8日完成竣工驗收,6月25日完成消防驗收,6月26日完成電梯驗收。截至8月19日,文錦渡口岸客運區域改造所有項目已經完成,各查驗單位的設施設備已完成安裝調試,機構和人員已到位;口岸功能配套服務以及後勤保障工作已準備就緒。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34205.7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7646.5平方米,工程總造價約2.89億元。工程主要由新建聯檢綜合樓,停車樓及附屬建築小客車查驗通道、雨棚等單體組成。

其中,聯檢綜合樓建築高度約30.4米,地上六層,局部地下一層,建築面積20322平方米(含地下室),功能設定地下室為設備用房,一至二層(均設有夾層)為出入境查驗大廳及查驗用房,三層至六層為查驗單位辦公用房。聯檢綜合樓單體建築消防設計分類為高層民用建築。

停車樓建築面積約22050平方米,建築高度約23.7米,地上共七層,不設地下室,功能設定一到六層為停車庫,七層為協查武警駐地營房、宿舍,其中一到六層停車庫建築面積約18900平方米,可為出入境旅客、計程車以及查驗單位工作人員提供停車位540個。七層協查武警駐地營房、宿舍建築面積約3150平方米,停車樓單體建築消防設計為多層民用建築。小客車查驗通道上方雨棚約2334.2平方米。

項目特點

1.政治影響大

文錦渡口岸作為我國十大內陸口岸之一,是密切香港與內地經貿聯繫的“國門”,也是《粵港合作框架協定》的重要內容。自開工之日起,本項目就受到中央及省市領導及社會的高度關注,這既給建設各方增添了動力,又無形中帶來了巨大壓力。

2.協調工作量大

本工程建設涉及到國檢、邊檢、海關等多個查驗單位,使用單位的需求調整、現場的交叉作業等均需要一一進行協調,協調難度極大。

3.工期壓力大

本工程契約工期為673天,由於受前期工作推進緩慢影響,實際總工期只有553天,減少了120天。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要保質保量按期完工,工期壓力極大。

4.技術難度大

聯檢綜合樓主體結構呈倒“八”字形,並含有大跨度預應力梁。從第三層到屋面,從下往上逐層增加懸挑,最大懸挑跨度7.7m,支架搭設最大高度30.23m,高支模搭設危險係數高。

5.地下管線遷移難度大

該項目涉及到軍事光纖、高壓電纜等改遷,不僅協調難度大,而且改遷難度也大。

配套設施

1.現場查驗設施

(1)旅客查驗區:聯檢樓大廳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一、二層各3500平方米),一層為入境聯檢大廳,二層為出境聯檢大廳。查驗通道由原來的18條(出境8條,入境10條),增加到44條(出入境各22條,其中:人工查驗通道24條,自助式查驗通道20條)。設計日過境旅客通過能力由3000人次增加到30000人次。

(2)小(客)車查驗區:查驗通道由原來2條(出入境各1條),增加到10條(出入境各5條,其中:小車通道3條、客車2條)。設計日過境小(客)車通過能力由1100輛次增加到3000輛次。

2.現場辦公設施

在聯檢樓一、二層的東、西兩邊及夾層分別設有海關、邊檢、檢驗檢疫、口岸管理、公安等單位現場查驗辦公室。小(客)車查驗區域建有海關、邊檢、檢驗檢疫工作間。

3.其他配套設施

(1)聯檢大樓。地下室為材料庫、強弱電機房、消防泵房等;從三層至五層分別為查驗單位辦公區域,其中邊檢(三層)、海關(四層)、檢驗檢疫(五層),每層約2100平方米;六層為海關罰沒倉庫、口岸管理部門和與口岸運行相關單位辦公用房等。

(2)南北廣場設有出入境旅客上下車停車場地及停車位約40個。

(3)停車樓。共七層,一至六層為停車用,設計有停車位約500個,主要為出入境旅客和口岸查驗單位及工作人員車輛停放服務。七層為海關協查武警營區及宿舍。

4.配套查驗系統

深圳海關啟用“旅客便捷通關係統”最新驗放模式。“旅客便捷通關係統”將對每一位旅客的進出境、走私違法記錄進行採集,作為後颱風險分析數據。旅客通關時,系統將對綜合該旅客相關信息進行邏輯分析、比對,進而確定“正常驗放”或者“重點檢查”。“正常驗放”的旅客,卡口閘門將自動打開;“重點檢查”的旅客,卡口閘門將不會打開同時報警,海關關員將引導該名旅客前往指定區域進行重點檢查。

海關在申報台的東、西兩側,設定兩條通道,在西通道,啟用“旅客便捷通關係統”驗放模式,作為主通道供日常監管使用;在東通道,設定大通道挑查的現有監管模式,作為備用通道供應急情況使用。“旅客便捷通關係統”驗放模式實施卡口驗放,總計10條通道,8條供普通旅客通關,其中大件行李通道2條,一般通道6條;1條特別通道,主要供學童、殘障(市口岸辦提出設定的盲道建設在此通道)等特殊人士等通關;1條禮遇通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