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對現代思想問題反應敏銳的中國學者林君以其荻生徂徠論開始
本書的著述,其意圖可謂正中鵠的。而且,他的論述通過荻生徂徠的“文”去重構書寫(ecriture)這一概念,並將其作為中心概念,這對分析吸收不同文化或作為元文化而展開的日本思想而言,開拓了新的批判可能性。多元性的“文”的視角,暴露了聲音中心主義式的意義單一性,同時也令把握日本近現代知識分子的“文”的衝突成為可能。以荻生徂徠思想論為其始章的林君的著述,可以說是一個既有認識論深度,又有著強烈的當代性的比較思想學的成果。在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日本在內的漢字文化圈中,“文”是數千年來的語言和思想的核心概念。著者在本書中以“文”的概念為中心,重新探討了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日本的各種語言思想和文學理論以及文學實踐,在此意義上,本書的論述是迄今為止日本文學研究中未曾出現過的,是全新的和獨創的。
本書從西歐中心主義的進化論式的幻想中解放了語言思想和文學理論,並圍繞著世界一切地域的人們可能共同擁有的語言表現展開了論述。通過這些努力,本書得以作為理論性的知識資源而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作者簡介
林少陽,1963年出生於廣東。1979年入讀廈門大學外文系。1985年入讀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日本文學專業,1988年獲碩士學位。1999年作為研究生(即訪問生)於大販大學文學部比較文學專業學習。2000年4月至2004年3月,於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攻讀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語言學轉向視野中的日本及中國的近代文學及思想。2004年4起月任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語言信息科學專業助手。著有《月光洶湧》詩文集(1997年)、博士學位論文《西脅順三郎詩學理論研究——修辭批評史點中其“反諷”(irony)概念的意義》(漢語版擬為《“修辭”與“反諷”的意義——在中國及日本的思想史文學史語境中》)(2004年3月/審查中)。
目錄
序
緒論“文”與思想史
第一部分前近代的日本知識分子
第一章語言學視野中的荻生徂徠
第一節江戶儒學史——一個語言學的視角
第二節從反實體論的語言論到古文辭學方法論的確立第三節從“名”至“物”
第四節方法論的古文辭學與“物”
第五節歷史性的“物”與差異的價值
小結徂徠何以如此介懷於“文”?
第二部分近現代的日本知識分子
第二章“文”與現代性——夏目瀨石的《文學論》
第一節“文”:存在論的居所
第二節打破二元對立的設定
第三節捍衛語言的主體性
小結殺死隱喻的是誰?
附錄夏日漱石《文學論》自序
第三章新感覺派與橫光利一的語言唯物論
第一節橫光利一與新感覺派
第二節橫光利一的反“國語”的形式論及其《上海》
第三節新感覺派文本分析:《上海》的音響格式與意義衍生第四節新感覺派文本分析:《上海》的比喻性結構——從“形”“文”的角度小結橫光利一與語言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附錄《語言的物質性——透過橫光利一看漢語書寫體:從上海新感覺派到香港的劉以*》
第四章西脅順三郎的詩學康德
第一節詩的立法
第二節西脅順三部的“批判”詩學
第三節西脅順三郎的形式論詩學
小結對經驗語言的徹底否定
附錄西脅順三郎《俗談》
第三部分後現代的日本知識分子
第五章日本後現代思潮的社會語境及理論語境
第一節日本後現代的社會語境——後現代與西方廣義的“文革”的關聯第二節日本後現代的理論語境
第三節日本後現代的歧義性:是新保守主義還是新的判斷理論?
小結尋打新時代的“文”的嘗試——一個思想、哲學史的視角第六章柄谷行人的書寫語言批判的思想性——後現代語境中的“思想性話語歷史的固有秩序”
第一節資本·語言·康德——柄谷行人的理論簡介:日本馬克思主義的一種後現代形態第二節語言學中的思想性——柄谷行人對西田幾多郎的哲學及時枝誠記語言學理論的批判第三節海德格爾式繫辭的漢字與尼采式的本居宣長——日本浪漫派的緊箍咒:在政治性與美學性之間第四節“日本”與“中國”的閱讀
第五節思想性話語歷史的固有秩序
小結美學化的誘感與歷史性
附錄柄谷行人《書寫語言與民族主義》(1992年)第七章後現代的朱子學解讀——在丸山真田與柄谷行人之間第一節日本思想史上朱子學批判的三階段
第二節何謂“後現代的朱子學解讀”?——從丸山真男到後現代的朱子學解讀第三節“翻譯”的思想性——柄谷行人的朱子學解讀結語在現代主義者與後現代主義者之間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