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清明前後,文縣綠茶一芽一葉(一片葉芽包裹著一個嫩芽),狀似旗槍。其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勻齊,翠綠略黃。沖泡後,香馥若蘭,持久清高,湯清明亮,味甘鮮美,葉底均勻,一旗一槍,交錯相映。文縣綠茶屬於高山茶,生長周期長,胺基酸、咖啡鹼含量相比於其他茶較高,有明顯的優勢,在全國同類茶評比中得到了專家和同行好評,是茶中珍品,長飲此茶有提神醒腦,消食利尿、防暑降溫、抗幅射之功效。
產地環境
文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麓,東接四川廣元市,西連隴南武都縣,南達九寨風景區,北鄰陝西與寧強縣隔江相望。介於東徑104°16′16″—105°27′29″,北緯度32°35′43″—33°20′36″。東西長217千米,南北寬156千米,總面積5000平方千米。全縣自東向西由亞熱帶丘陵區向高山峻岭、深山峽谷區展布,形成西高東低的地形。山峰海拔高程1000米—4187米之間,河谷海拔高程550—1650米。全縣屬長江流域、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水系,為亞熱帶北緣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5—15℃,年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數1200—1800小時,無霜期250—310天。文縣山谷迭宕、江河縱橫、森林繁茂、物產豐饒,地上地下資源十分豐富。
文縣西高東低,東西長約217千米,南北寬約156千米,最高海撥4187米,最低海撥550米,山地約占總面積的90%,境內白龍江、白水江由西至東穿流而過,匯入嘉陵江。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垂直氣候差異明顯,形成了亞熱帶、溫帶、寒帶疊次鑲嵌的不同氣候類型區。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260天左右,降水量400——800毫米。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氣候特點,適宜於南北多種動植物繁衍生棲。
文縣地處內陸腹地,屬秦巴山區,地形獨特,構造複雜。境內山高林密,江河縱橫,素有“隴上江南”之譽,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地形的複雜性和氣候垂直分布的多樣性,天然造就了豐富的生物種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達數萬種,尤以出產中藥材著稱,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野生動物達1661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62種,屬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動物的主要分布地區。發展特色種植和特種養殖潛力巨大。
文縣位於中國茶樹栽培的北邊緣,地處陝南、川北交界地帶,與巴山、蜀水相連,屬江北茶區,境內氣候濕潤,海拔低,是甘肅省主要產茶區。
歷史淵源
文縣種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可上溯至清代道光年間。最為有名的是文縣碧口綠茶,採摘細嫩芽葉手工精製而成,香氣清高,滋味濃爽,耐沖泡,其名早已蜚聲省內外。
2014年開始,文縣對全縣茶葉品牌進行了整合,統一註冊認證了“文縣綠茶”品牌,並申報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建成了集茶葉產業發展歷史、產品展示、茶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甘肅省唯一的茶葉博物館,建成了茶緣人家等十幾家茶園農家樂。特色“茶“產業成為吸引了甘肅省內外客商的一個金字招牌。
生產情況
2013年,文縣綠茶獲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茶葉種植面積達7.37萬畝,其中投產茶園4.8萬畝。產量達到52萬千克,產值達1億元以上。
2015年,文縣有茶葉種植面積7.37萬畝,其中投產茶園4.8萬畝。產量比往年增長30%—40%,達到52萬千克,產值達1億元以上。
2016年,文縣茶葉產量54.3萬千克,產值達1.28億元。
產品榮譽
2013年09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文縣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文縣綠茶產地範圍為甘肅省文縣碧口鎮、中廟鄉、范壩鄉、劉家坪鄉共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無性系迎霜、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品種有信陽種、鳩坑種、宜興種等適合保護區內種植的品種。
二、立地條件
海拔600米至1600米,土壤為黃棕壤,pH值4.5至5.5,有機質含量≥1%。
三、栽培技術
1.播種時間:採用雙行種植,每穴5至6粒種,出苗後定2至3株健壯苗。
2.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時間為3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
3.栽植密度:每畝≤4500株。
4.定型修剪:輕修剪整平茶蓬,在每年春茶後或深秋進行。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摘分級
1.扁形綠茶採摘時間和標準:
(1)扁形綠茶特級:採摘時期為清明前初生單芽,要求芽頭肥壯,長1.5厘米至2厘米,色綠微黃,整齊均勻、新鮮。
(2)扁形綠茶一級:採摘時期為清明前後採摘的一芽一葉初展或開展,新鮮,長2厘米至2.5厘米,葉質柔軟,色綠微黃。
(3)扁形綠茶二級:採摘時期為穀雨前採摘的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長度約2.5厘米至3厘米之間,色綠微黃。
2.捲曲形綠茶採摘時間和標準(採摘時間同扁形綠茶):
(1)捲曲形綠茶特級: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要求一芽一葉占總量50%至60%。芽長於葉或芽葉等長,大小均勻一致,色澤鮮綠,芽葉完整,不得帶蒂。
(2)捲曲形綠茶一級:為一芽二葉或一芽三葉初展,要求一芽二葉占40%至50%,芽葉等長,大小基本一致,色澤鮮艷,芽葉完整。
(3)捲曲形綠茶二級:為一芽二葉、一芽三葉或對夾二、三葉,要求一芽二葉占30%至35%,色綠勻淨。
3.採摘方法:提手采,不應捋采或抓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淨。
五、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
(1)扁形綠茶:鮮葉分級→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烘乾→包裝→入庫。
(2)捲曲綠茶:鮮葉分級→攤青→殺青→揉捻→解塊→理條→做形→烘乾→提香→包裝→入庫。
2.工藝要求:鮮葉攤涼6至8小時,攤放厚度≤5厘米,鮮葉失水率控制在15%至20%之間。殺青投葉要均勻,應遵守“高溫殺青,先高后低;拋悶結合,多拋少悶;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選擇不同的殺青工具、溫度和時間。做形時按照先高后低的原則調整溫度,進行理條、整形。扁茶炒乾鍋溫為70℃至80℃,手法是抖、搭、推、磨相結合。捲曲茶機械揉捻時,投葉量以殺青葉占揉捻筒容積的85%為宜,掌握的原則是:輕—重—輕原則,即嫩葉輕壓輕揉,老葉重壓長揉,嫩葉冷揉,老葉溫揉。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扁形茶:外形扁平挺直,色澤翠綠油潤,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高,滋味甘醇、鮮爽,葉底細嫩明亮。
(2)捲曲茶:外形條索捲曲、細緊、勻整;不同級別茶葉色澤從翠綠到墨綠;香氣高,從嫩栗到尚純;湯色從嫩綠明亮到黃綠,滋味醇;葉底從嫩綠明亮到黃綠。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水分≤ | 7.0 |
總灰分≤ | 6.5 |
水浸出物≥ | 38.0 |
茶多酚≥ | 22.0 |
粗纖維≤ | 16.0 |
粉末≤ | 2.0 |
3.安全及其它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它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文縣綠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甘肅省文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文縣綠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