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溪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培豐鎮文溪村]

永定區培豐鎮有文溪村。因村裡有一條溪水,直達洽溪,與撫溪河水會合後,融入永定河。

簡介

永定區培豐鎮有文溪村。因村裡有一條溪水,直達洽溪,與撫溪河水會合後,融入永定河。

文溪地勢平坦,歷史上極少發生乾旱與水災,土壤肥沃,很適宜栽培優質烤菸。加上豐富的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這裡的人們勤勞,是一個人人神往的居住聖地。

文化歷史

據說,宋朝年間,汀州上杭場的太平鄉和安豐鄉分別有一個村,地名沒有確定,都有一條溪流貫穿而過。當時兩地鄉紳分別請來風水先生察看地方,希望取個合適的地名,使本地人傑地靈。風水先生拿著羅盤四處踏勘,巧的是,兩個地方請來的風水先生都認為取“文溪”這個名稱,更有利於當地後代子孫。於是兩個鄉的鄉紳都爭“文溪”這一地名。由於兩地鄉紳勢力相當,最後只好由當時的上杭縣令來判定。縣令也不能斷定,便呈報給汀州知府。知府一時也不能斷定,只好臨時作出判決:哪個地方最先出現文進士,便取名文溪。兩地鄉紳聽到,便鼓勵子弟刻苦攻讀。很快,太平鄉的這個村就出現了一個文進士,這個剛剛及第的文進士,由汀州知府陪同,一路騎馬回到家鄉。來到村頭水口處時,文進士立即下馬渡船過河,祭拜峽口把界公王,感謝公王的保佑。汀州知府看著眼前這條滾滾向西奔流的溪水,當即命令把這條溪水命名為文溪,這個村名就叫文溪村。不久,安豐鄉的另一個地方出現武進士,汀州知府隨即下令把另一個地方取名為武溪。

文溪出現的文進士,姓甚名誰,現難以考證。據說是文溪邱姓始祖致政公的兄弟,已經搬遷到其他地方去了。致政公的第九代子孫邱岩,字公望,號廣文,在明英宗正統六年以《易經》中式十二名,官歸善縣訓導。他生於明永樂五年丁亥歲(1407年)十二月,卒於景泰五年甲戌歲(1454年)。文溪村除明朝正統年間的邱岩外,還有清康熙年間的武舉人鄭燮,鹹豐年間的文舉人鄭子元、光緒年間的鄭麟桂父子等人。

文溪村雖然姓氏複雜,但各姓鄉民一向團結友愛,重視文風培養。小小文溪村,明清時期擁有眾多的私塾、書院、學校等,如東山書院、三育私塾、溪西民校等。至今仍有培才中學、三育國小、文東國小等。明、清、民國初期,每個學童進入學校時,都要先祭拜孔子牌位,接著拜謁師長,行束禮,以示重文尊師。鄉里學有成就的士子文人,每年都會選擇一個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的日子,在文溪村頭水口隱堤橋(如今叫文溪廊橋)處舉行鄉村飲酒禮,吟詩作畫。文溪廊橋上的一副對聯“洪源泉水注文溪長流水定,赤嶺東山通坎市大路太平”,便是當地士子們經過縝密考慮撰寫的,把文溪、洪源、泉水、長流、大路、坎市、永定、太平、赤嶺、東山等地名巧妙鑲嵌其中,更是妙趣橫生,蘊意深長,足顯當地文人志士的巧妙構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