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圓桌論壇

文津圓桌論壇

文津圓桌論壇召開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宣傳國務院各項深化改革措施,第二個是邀請各方面跟深化改革措施相關的,大家聚到一起,相互討論,就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進行深入的交流提出建議。

歷次活動

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營造“雙創”新環境

主題:營造“雙創”新環境,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研討會

時間:2015年10月23日

宋清輝著名經濟學家、獨立撰稿人

領導層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希望將其作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新引擎,從而來實現藏富於民。一方面,鼓勵創新創業也是寄希望培養出高新科技企業,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此外,創新創業能夠使得我國人才資源在市場經濟中主動配置到優勢領域,實現資源效用最大化。

“雙創”之下,國家也頒布了大量優惠政策,如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辦公用房、網路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等給予稅收支持; 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自由組合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為創業創新創造條件;大力發展行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加強知識 產權保護,打造信息、技術等共享平台。

創新的關鍵在於人,這也意味著人才的培養是創新創業的根基。人才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培養,讓學生將各類知識與時代發展相結合,創造出 新時代的產物;另一方面是社會沉澱,即勞動者通過對現有生產、生活習慣的研究,通過某些方法改變後使生產、生活中某環節變得更為方便的創造。

這也意味著,政府在“雙創”浪潮中需要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為創新創業打下牢固的底蘊。對地方政府而言,既然要引導人民民眾創新創 業,就需要有配套的服務為“雙創”人群服務。對創業者而言,其經過的社會磨練實際上並不多,在團隊人員、公司組織架構還不清晰的情況下,存在很多不足。如 很多企業對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專利保護還不到位,容易被大型公司或競爭對手所複製,從而過早被市場扼殺。

政府要做的不僅是簡政放權,而且還需要對這些初創型企業“噓寒問暖”。雖然在市場經濟中強調優勝劣汰,但在創新創業潮中需要特殊事情特殊對待,需要政府對這些初創型企業進行公益性質的培訓、引入項目資源、推薦大學生儲備人才等,幫助初創型企業注入動力。

解決融資難問題需要兩方合作解決,政府和企業。政府可以設立投資引導基金,吸引投資資金參與創業創新投資,設立場地並定期舉辦投資方和企業的溝通活 動,以便讓企業接觸到更多的投資機會;企業需要有穩定發展、堅守誠信,有正常的運營體系和盈利模式,有可靠的創業團隊以及極低的人員流失率,有短、中、長 期的發展規劃,並符合投資方的投資條件。

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政策背景與發展

王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孫司長、焦主任及各位領導和專家,非常歡迎大家來到我們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先要感謝國辦對我們智庫的信任。本次應該是文津圓桌論壇在我們這裡的第四次了,今天有點特殊,是因為今天所有的參會嘉賓都是第一次來到重陽金融研究院,所以我簡單花兩分鐘時間介紹一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是由是上海重陽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億元的主要資助項目。

現在研究院成立了不到兩年半的時間,發展得非常快,在人民大學的支持下,我們僅僅利用兩年時間就進入了全球智庫大排名裡面,排在全球第106位,中國只有7家智庫進入到了全球150位的排名。

上個星期有一個新聞,上百家媒體都轉載了,劉延東副總理在前,斯洛維尼亞的前總統在智庫峰會上的開幕式上公開講,說今天我們在這裡參加這個會議做開幕詞,不只是作為斯洛維尼亞的前總統,也不只是作為聯合國的前助理秘書長,更是作為中國一所新生的年輕的智庫的研究員來發表這個演講,他就是說我們重陽金融研究院。然後劉延東副總理還微笑的點點頭。這是大概有將近一千人的場合,外國前總統受聘成為中國智庫研究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我們現在高級研究員有78位,包括總統、副外長等等。

在研究課題上面我們有三大課題:G20、“一帶一路”和綠色金融。智庫最重要的兩大功能就是咨政啟民。所以在中國政府網支持下,今天這個圓桌論壇,我們將整理各位權威專家的言論,在一些最熱門的刊物上公之於眾。再次感謝大家,也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教授,也是我們研究院的創始院長,也是現在的聯席理事長,向大家問好,歡迎大家。

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中國製造2025’的機遇與挑戰”

文津圓桌論壇系列之“‘中國製造2025’的機遇與挑戰”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

《中國製造2025》提出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要完善創新體系,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成果產業化,依靠創新驅動推進制造業邁向中高端。

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是工業經濟的兩項緊迫任務。由於深層次問題、結構性矛盾與經濟運行新情況新問題交織疊加,更加劇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可謂“舊力趨弱、新力將生”,正處於轉型交替的過渡期,有挑戰、有機遇。從結構調整的成效看,新興產業的發展、效益好於傳統產業。201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8.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2.3%,裝備製造業增長10.5%;今年一季度這三個數字分別是6.4%、11.4%、7.7%,高技術產業增長率高於工業5個百分點。從工業經濟總量構成看,新興產業還在成長之中,統計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只有12%,統計高技術製造業占製造業比例約17%,新能源汽車產量不到全部汽車產量的0.5%,即使發展迅猛的網上購物也只占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因此,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必須同時發力,調整存量與最佳化增量要同時並存。即對現存90多萬億元的工業資產通過技術改造、技術進步,注入活力、升級換代,當前仍然是創造財富的主要源泉;同時要加大加快對新興產業的投入,促使其快速健康成長,成為新的增長點,增加占比,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引擎。無論改造調整存量還是最佳化發展增量,都要依靠創新驅動,包括科技、產品、管理、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新技術是新產業的靈魂,首先要攻克掌握先進制造業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中國製造2025》提出先進制造業的十大領域,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製造業的展開細化,當然還包括現代國防科技裝備。毫無疑問,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新產業,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首先必須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通過集成創新、自主創新實現。

一是要分三個層次加大科技攻關。國家層面的17項重大科技專項,包括新近列入的航空航海發動機,“十二五”取得重大進展,仍需在“十三五”全面突破,尤其要集中優勢資源,加強自主創新。第二個層次是要以骨幹企業為龍頭組成產業聯盟開展行業共性技術攻關。這本來是我們的優勢,但多年來弱化了,企業各自為戰,低水平重複延誤了時機,浪費了資源。相關部門、行業協會要組織、引導,如電動汽車的電池就是典型範例。至於企業層面的套用型技術攻關解決生產製造具體難點,企業有廣大員工參與,有傳統有經驗有創新,但仍有不少企業不專注、不重視,應端正發展戰略,廣泛深入開展技術攻關、創新革新。

二是科技成果轉讓轉化,在產業化商業化上下功夫。研發研製的目的全在於“用”,只有用才進入了市場,才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率估計只有30%,遠低於已開發國家60%-70%的水平。研發成果要變成工程設計、實體項目,樣品要變成產品、商品,創新成果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據反映,不少研發成果得不到重視,專利得不到保護,轉讓得不到應有回報;轉化缺乏渠道和平台,缺乏風險資金支持;首台首套套用困難等,都說明在體制、機制上仍需進一步改進完善。應大力倡導發揮製造業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套用機制,組織科學家、企業家、投資者溝通協作,吸收用戶自始自終參與研發、設計、製造、行銷全過程,形成個性定製、大眾創新、眾包設計的新模式、新業態。

三是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我國科技投入占GDP的2%,雖然不及已開發國家的3%,也不算少了,而且絕對數高達1.2萬億元。要改進完善使用方向和辦法,既要加強管理、嚴格規範,又要適應“創新”特點,提供寬鬆的環境。問題是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當然行業不同、情況不同,總的看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投入只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9%,遠低於國際水平和行業水平。就是先進的行業企業如華為是8.9%,而美國思科是14%,微軟是14.6%;再如東風汽車是2.1%,而日本豐田是3.6%、德國大眾是5.2%。至於其他企業差距就更大了,應逐步加大投入,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產品演進。

實施“網際網路+製造業”行動計畫,實現製造業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中國製造2025》其核心內容是推進智慧型製造。在製造業領域推進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可以形象地表述為“網際網路+製造業”。

一是數位化研發設計。目前我國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為52%,2025年提高到90%。要進一步推進數位化仿真模擬、三維精細描述、超高速運算、大數據知識庫等信息工具的套用,提高研發設計的效率和水平。二是製造過程數字智慧型控制。目前流程式製造業生產線自動化的比例約54%,要進一步提升到數位化智慧型控制,提高效率,實現本質安全,增加製造柔性。關鍵工序製造設備數控化率只有28%,2025年提高到80%,要推廣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採用3D列印增材製造,實現精準製造,提高勞動生產率。三是電子信息技術嵌入產品提高質量、功能和附加值。尤其重視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電控組合件的研製,採用國際先進標準,解決工藝和材料兩個難點,改變大量依賴進口的狀況,實現優質、自主自控。從而變“代工組裝”、“貼牌生產”為自主製造,使產品轉向中高端。四是製造業服務系統的數位化網路化。套用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現代智慧型物流、電子商務,完善社會化的供應鏈和銷售網。由此產生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更加便捷高效、降低成本。依託大數據的市場區隔更為科學準確,使產品創新更為敏捷對路。

各方聲音

宋清輝文津圓桌論壇:重新認識“雙創”的深層內涵(圖)

宋清輝在“文津圓桌”論壇上闡述“雙創” 宋清輝在“文津圓桌”論壇上闡述“雙創”

環球網 綜合報導編者按:2015年10月23日在北京新華社總社由中國政府網舉辦的“文津圓桌”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就如何解讀當前的“雙創”這一高效助推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以及如何健全“雙創”保障機制,形成“一站式”解決路徑,如何解決雙創企業融資難問題,將金融資金“活水”引向“雙創”企業,向與會的國務院相關領導同志、業界同行談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宋清輝認為,當前亟需營造雙創新環境,重新認識“雙創”的深層內涵。

以下根據宋清輝在“文津圓桌”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作者審閱。

當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和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下,人們看見的都是一個個成功的案例,在自稱“創客之都”的深圳也湧入了大量的創業者,希望在政策和創業環境“天時地利人和”的深圳能夠大展拳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