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李少春

文武全才:李少春

本書系菊壇名家叢書之一種。傳主李少春是“全能型”京劇表演藝術家。1938年在天津正式亮相,演出《打金磚》等戲,一炮而紅。此後演出的《兩將軍》、《文天祥》、《野豬林》等更室令他聲名遠揚。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傳統戲《將相和》、《赤壁之戰》、《滿江紅》等和現代戲《白毛女》、《紅燈記》等均有傑出表現,1975年不幸逝世,年僅56歲!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文武全才:李少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許錦文,1937年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淮安市)。早年入上海同濟大學化學系供職,後調社科系任文化藝術教研室主任、講師、副教授,現受聘為該校傳播與藝術學院教授。編著《京劇余派老生唱腔集》、《余叔岩與孟小冬唱腔集》、《楊寶森唱腔集》等10餘部,出版京劇曲譜《白帝城》、《臥龍弔孝》、《秦香蓮》等10多種。曾被評為上海市優秀藝術獎、台灣長谷集團設立的獎教金教學研究獎等。

圖書目錄

李少春舞台照 李少春舞台照

序一/1
序二/9


小引/15
一父親桂春/17
二幼年習藝/27
三初登津門/3l
四首演天津/37
五進京“趕考”/41
六餘門深造/45
七師徒裂痕/57
八少春完了/63
九郎舅之爭/67
十“衣錦”還滬/75
十一李侯之戀/79
十二輟演奔師喪,85
十三結識石揮/99
十四十大頭牌/105
十五台灣之行/111
十六自編自演《野豬林》/117
十七《野豬林》三進中南海/125
十八“將相”失和/131
十九生淨爭演《將相和》/135
二十音韻改革/141
二十一總理推薦《響馬傳》/147
二十二《赤壁之戰》獻國慶/153
二十三創排“岳派”《滿江紅》/159
二十四拜師蓋、周/163
二十五電影藝術片《野豬林》/169
二十六和平使者/179
二十七身輕如燕《三岔口》/189
二十八猴戲與《大鬧天宮》/193
二十九《灞陵橋》及關羽戲/201
三十全能演員/205
三十一戲外情趣/213
三十二現代戲典範《白毛女》/219
三十三不堪回首《紅燈記》/227
三十四十年磨難/237
三十五與世長辭/245
三十六李門有後/249
三十七師承與傳人/257
三十八身後榮譽/261
三十九來自同行及各界人士的贊語/269
四十李少春年譜/275
後記/283

後記

《菊壇名家叢書》第一輯出了包括我的《梨園冬皇孟小冬》在內的六位名家傳記後,編委會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決定繼續出第二輯,其中李少春傳記被列入選題。最初撰寫孟小冬傳記,是編輯三顧茅廬以後才敢接受的,而這次未等編輯先生張口約稿,我是主動請纓。理由有二:一、李少春和孟小冬同時拜入余門,是余叔岩最得意的兩位弟子,我既寫了孟小冬,不能忘了李少春;二、在寫孟小冬蒐集資料時,我也同時收集到不少有關李少春的資料,包括文字、照片等。再有一點,就是拙作《孟小冬傳》出版後,確有一些朋友多次希望我能為少春先生也寫一本類似的傳記。我確實也很想為少春先生寫這樣一本書。不過,近年有關這類文藝圖書的出版是個大問題,由於印數有限,無利可圖,很多出版部門望而卻步。所幸上海戲校有關領導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認定,這些名家的藝術遺產,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寶貴財富,值得予以總結保留,因而決定再度推出菊壇名家的傳記。我聽到這個喜訊時,自然也就當仁不讓地主動請纓了。
任務敲定後,我首先想到的是,少春先生的家鄉霸州幾年前已建立了李少春大劇院和李少春紀念館,不能不去一趟。此外,國家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都是有必要去收集相關資料的。
去年10月下旬,我帶了上海人民出版社開具的幾張介紹信到了北京,第一家我跑了少春先生生前的所在單位——國家京劇院,得到了宋官林院長的熱情接待,宋院長指示創研部呂主任,為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隨後,我又到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由於該館戲曲資料十分豐富,我連續查閱了一個星期。期間,欣逢該院60周年校慶,承蒙葉蓬教授的引薦,我被大會邀請作為嘉賓出席了隆重的慶典活動,有幸見到了一大批卓有聲望的藝術家。
11月1日清晨,我由北京乘火車前往李少春家鄉、享有“戲曲之鄉”稱號的霸州市,下車後即直奔李少春大劇院(李少春紀念館在劇院的三樓)。由於事先葉蓬教授已和紀念館電話聯繫過,我受到紀念館槐俊嶺館長的熱情接待並聽了兩位講解員精彩的講解。館內共有六個展廳,展品約2000件,包括少春先生的大批劇照、生活照、劇本、戲單、書籍、字畫、道具(大到青龍偃月刀,小到《擊鼓罵曹》用的一雙棕色鼓槌)、生活用具(如腳踏車)、信件、文房四寶、衣物及音像等,讓人流連忘返、目不暇接。我連看了兩天,受益匪淺。
我要特別感謝李少春紀念館館長槐俊嶺女士,在我辭行時,特地親筆簽名贈送我一套由魏子晨先生編著的李少春文集和畫傳,以及由李仲明先生主編的《博美精新·李少春傳略》等文獻資料。這些著作資料對我完成這本傳記幫助很大,我從中獲益良多。同時還要感謝曾向紀念館無私捐贈或提供珍貴照片和實物的諸位先生及其親屬子女,如馬少波、龔和德、遲金聲、李洪玲及陳曉陽、王學棟等,他們提供的資料對我這本傳記更是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此外,我還從北平《立言畫刊》、上海《申報》、香港《大成》雜誌、《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以及《翁偶虹編劇生涯》、《京劇談往錄》、《菊壇舊聞錄》(丁秉鐩著)、《李萬春回憶錄》(周桓編著)、《袁世海的藝術道路》(蔣健蘭、劉乃崇著)等報刊、專著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參考資料,在此一併致以謝意!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李少春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葉蓬先生和李少春先生長子、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浩天先生,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鼎力支持,並賜序和審核斧正全部書稿,為本書增色生輝。
限於水平,書中肯定有許多缺點和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和專家們指教幫助,不勝感激!
許錦文
2011年9月於上海同濟西苑

序言

父親李少春先生離開我們已有36個年頭了,今年是他92歲誕辰,上海人民出版社要出版我父親的傳記,許錦文先生來電話,要我為該書寫篇序,我感到十分高興,同時也勾起我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父親自學戲伊始就深受爺爺李桂春的影響。爺爺曾對父親說:“我在科班學的是梆子,出科後覺著不行,就改二黃了。文戲、武戲我都唱,老生、武生、花臉、彩旦我都唱。你也要文、武都行,還要比我好、比我強才行。要學好的,誰好咱們就學誰,要學那最好的,將來再到北京深造,一定要超過前人。”爺爺對父親的教導,對他以後的藝術道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父親在心中暗暗立下志願:“一定要好好學,刻苦練,誰好我就要超過誰。”
父親小時候身體較弱,為了鍛鍊身體,8歲開始練功,10歲那年,爺爺先後請來了沈延臣先生和朱四爺,正式教父親練功,同時又請丁永利先生教武生戲,請陳秀華先生教老生戲。
父親和叔叔(李幼春)每天早晨6點鐘起床練功,練拿頂下腰翻跟斗,8點開始練腿功、飛腳、掃腿、旋子,ll點開始練把子功,排練打盪子。下午1點半開始跟丁先生學武生戲,晚上6點到8點跟陳先生學老生戲,吊嗓子,9點開始上一小時文化課,10點半睡覺。這就是一天的時刻表。一年當中,只有春節初一到初五休息。
1938年,父親首次挑班唱戲,在天津打炮,獲得圓滿成功。10月19日在北京拜余叔岩先生為師,正式進入余派藝術殿堂,學習余派。
在李派藝術中,學習很多蓋派的東西,但不是“拿來用”。父親說,向老師學,也要向同行學,別人的好東西就應該學,但不要硬搬,原封不動地拿來用,要把人家好的地方學到手,再把它化了,就是在學得人家好的東西的基礎上,自己再創作,這樣才能前進。原封不動地學來用,這本身就是懶,永遠是跟著人家的屁股後面走,沒出息。另外,還有個風格統一的問題,這個人的好的拿一點,那個人的好的拿一點,不把它們化成一體,必定是一骨朵、一塊,把酸、甜、苦、辣都放在一塊了,讓人家怎么吃?
父親特別重視創作,在教我《戰馬超》一劇時,教到一半,對我說,“夜戰”你自己去編!當我編好向他匯報以後,父親才教給我後半出。
李派藝術是在繼承傳統、博採眾長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而形成的。在創新的過程中,根據劇情和人物的需要,充分使用京劇藝術手段來表現人物。例如,如何才能演好“孫悟空”這個人物?父親說:“孫悟空這個人物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愿,人們把這個人物作為一種精神依託,讓他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我把你天上、地下鬧個天翻地覆,閻王爺也敢打,皇上也敢反,自立齊天大聖。人民用這個人物來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鬧天宮這一段是塑造這個人物最成功的一段,這個角色雖然是猴,但不是一般的猴,不能演猴,就去學猴,模仿猴,那樣演出來只能是個小猴。孫悟空是猴王,要有王的氣度,不能把一個猴王演成一個小毛猴,在舞台上毛手毛腳,在那兒抓耳撓腮,動作零零碎碎;一副猴頭猴腦的像,那是王嗎?也不能演出一副兇相,凶了,這個人物就不可愛了。要演成美猴王,要抓住‘美’和‘王’這兩個字;動作要大,要沉穩,要美,要有風趣;既要有王的氣度,又要有瀟灑的優美,動作一定要準,要靈巧敏捷,心裡總有事,總在動,不閒著,可又不能輕浮。”
在演出了《滿江紅》後,父親說:“我演的岳飛是余派,是楊派、蓋派?都不是,我是‘岳派’,我是‘人物派’。”
父親對他演過的老戲,也都做了整理和再創作,在創作和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李派”。在父親的藝術生涯中,走的是一條“繼承傳統,博採眾長,開拓創新,發揚光大”之路,他把一生獻給京劇事業,對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上海是我父親出生和童年生活過的地方,由上海來出版父親的這本傳記,我覺得很有意義。謹寫此短文,表達我對敬愛的父親李少春先生深深的懷念。
李浩天
2011年8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